【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华(梵puṣpa,巴puppha,藏me-tog)
音译补逝波。指植物的花,印度佛教徒常用以供奉佛菩萨。《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云(大正35‧121c)︰
“华有十义,所表亦尔︰(一)微妙义是华义,表佛行德离于粗相,故说华为严,下并准此。(二)开敷义,表行敷荣性开觉故。(三)端正义,表行圆满德相具故。(四)芬馥义,表德香普熏益自他故。(五)适悦义,表胜德乐欢喜无厌故。(六)巧成义,表所修德相善巧成故。(七)光净义,表断障永尽极清净故。(八)庄饰义,表为了因严本性故。(九)引果义,表为生因起佛果故。(十)不染义,表处世不染如莲华故。”
《大日经疏》卷八云(大正39‧660a)︰
“所谓花者,是从慈悲生义,即此净心种子,于大悲胎藏中万行开敷,庄严佛菩提树,故说为花。”
由此可知,花在佛教中的若干象征意义。
在密教中,花是修法时的重要供品之一,且修不同的法,须用不同种类的花。
《大日经疏》卷七云(大正39‧658a)︰
“凡所奉献,各随诸尊性类及漫荼罗方位等一一善分别之,当令色香味触适悦人心。其水陆不祥诸花,但可作折伏用耳。白黄赤三色中,如来部类当用白色,莲花眷属以黄色,金刚眷属以赤色。复次当如漫荼罗方位,圆坛者以白,方坛者以黄,三角坛者以赤。复次诸佛用白,诸菩萨以黄,诸世天以赤。”
由此可知密教献花之法。又,《苏悉地羯啰经》卷上〈供养花品〉、《蕤呬耶经》卷中,及《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七亦有广说。
◎附︰〈四华〉(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一)四种瑞华︰又称四种天华。即(1)曼陀罗华(梵māndārava,藏man-da-ra-ba),即白莲;(2)摩诃曼陀罗华(梵mahā-māndārava,藏man-da-ra-ba-chen-po),即大白华;(3)曼殊沙华(梵mañjūṣaka,藏ma-ñdsu-sha-ka),即赤华;(4)摩诃曼殊沙华(梵mahā-mañ-jūṣaka,藏ma-ñdsu-sha-ka-chen-po),即大赤华。《法华经》卷一〈序品〉云(大正9‧2b)︰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此即法华六瑞相之第三,一般将四华与六种震动合称为“四华六动”。
关于四华的代表意义颇有异说,如《法华经文句》卷二(下)列举二说︰一说以为系指出家、在家二众;另一说谓上天降华乃象征其“昔因”系二乘因或菩萨因而非佛因,并告知当获佛因。
(二)四种莲华︰即(1)优钵罗华(梵utpala),即青莲华;(2)波头摩华(梵padma),即红莲华;(3)拘物头华(梵kumuda),即黄莲华;(4)分陀利华(梵puṇḍarīka),即白莲华。此四种莲华皆极珍贵,故可用来庄严极乐净土。《无量寿经》卷上云(大正12‧271b)︰
“其池岸上有旃檀树,华叶垂布,香气普熏,天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