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南普陀寺


  闽南著名古刹。位于福建厦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初名普照寺,五代时释清浩改建,称泗洲院。宋‧治平年间(1064~1067)重建,复称普照寺,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1662~1722),靖海将军施琅重建,因寺以奉祀观音为主,又在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
  此寺之主要建筑有前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大雄宝殿供奉三世佛、千手千眼观音以及阿难、迦叶等像。大殿墙上,绘有山水花鸟,以及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图。大悲殿,为八角亭式的建筑,三重飞檐,彩绘装饰,殿内奉祀观音菩萨。
  此外,寺内保存许多碑记刻石,如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清乾隆御制碑等。民国十四年(1925),此寺曾兴办闽南佛学院。民国十六年,太虚曾任此寺住持,并兼任佛学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