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卢梅‧楚臣喜饶(藏Klu-mes tsul-khrimsshes-rab)


  又译鲁梅粗墀喜饶,系西藏佛教后弘期复兴卫藏地区佛教的著名僧侣。生卒年不详。西藏在朗达玛王死后,王室分裂,卫藏地区的政治、宗教均陷入空前的混乱。朗达玛的儿子永丹遂离开拉萨,向南发展,在山南桑耶寺附近扎根。至其第六世子孙也协坚赞(Ye-shes-rgyal-mtshan)时,不仅成为山南一地方势力的首领,且成为桑耶寺的寺主,俨然有“政教合一”的形势。为了复兴卫藏地区被破坏已久的佛教,西元970年左右(藏文佛教史籍记为西元918年),也协坚赞出资派遣卢梅‧楚臣喜饶等十人至丹底,随喇钦‧贡巴饶赛学佛。
  卢梅等十人是分区选派的,主要来自卫地、藏地及阿里地区。他们在丹底的五年,主要学习佛教的“律学”,于西元975年左右返回卫藏。由于他们带回来的律学,是属于先前逃离卫藏的藏饶赛等人所带走的部分,藏文史籍乃称之为“前期律学”,用以区别后期自阿里地区传入的“上派律学”。
  当卢梅等人返回卫藏时,也协坚赞已经过世,由他的儿子额达赤巴(“额达”意为领主,“赤巴”意为法台、寺主)继位。卢梅等人在他和卫藏其他地方势力的资助下,在卫藏和康区各地建立寺院、吸收门徒、传授戒律,使佛教势力得以恢复,甚至超过朗达玛王以前的规模。
  卢梅是这十人的首领,影响最大,门徒颇多。其门下人材,相传有四柱、八梁、三十三椽。四柱弟子之一的尚那囊‧多杰旺秋,于1012年建立杰拉康寺(今之林周县热振寺附近)。另外,主梅‧楚臣回乃则主持建立了唐波且寺(在山南乃东县昌珠寺以东),这座寺院在十一、十二、十三世纪产生许多讲经的法师;卢梅曾住持于此。
  关于卢梅等人将佛教由多康带回卫藏,并加以复兴的经过,藏文史籍称之为“下路弘法”。(取材自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
  [参考资料] 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