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取蕴(梵upādāna-skandha)


  有漏之异名。“取”乃烦恼之别名,“蕴”则指亘三世、有内外、远近、胜劣等差别而可聚集之法,即有为法。盖蕴非无漏有为法,乃有漏法。此蕴由取而生、系属于取、且能生取,故名取蕴。由于“取”就是烦恼。因此,“取蕴”就是由烦恼而生、系属于烦恼、能生烦恼的集合体。《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云(大正27‧386c)︰“何故名取蕴?取蕴是何义?答︰此从取生,复能生取,故名取蕴;复次此从取转,复能转取,故名取蕴;复次此由取引,复能引取,故名取蕴。(中略)然诸外物,依有情取,立取蕴名,互生长故。”
  [参考资料] 《瑜伽师地论》卷八十八;《集论》卷一;《俱舍论》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