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古格王朝
西藏古代王朝之一。十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朗达玛王的后裔柯日所建立。古格(Gu-ge)为西藏地名。为古格王朝之统治地带。此地区以香雄(今西藏札达一带)为中心,西接拉达克,南与布让(今西藏普兰)为邻,北、东为藏北高原。
朗达玛遇刺身亡(841)后,其孙贝考赞亦于西元923年被义军杀死。贝考赞有两个儿子,一名扎西孜巴,留在卫藏;另一名尼玛衮,在其父被杀后西逃至阿里的布让。尼玛衮有三子,其中第三子德祖衮在其父死后到札达县象泉河谷的泽布隆。德祖衮的大儿子柯日继承父位,建立了古格王朝。
柯日即位后,竭力提倡佛教,并以出家僧人自命。取法名叫也希沃。又派仁钦桑布等二十一名青少年到迦湿弥罗一带,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字及密教。其后继者亦笃信佛法,尝招请阿底峡(982~1054)入藏。在佛教复兴运动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十七世纪中叶,王室准许外国天主教徒传教,乃激起当地僧俗人民反对,古格王朝遂被推翻。
古格王朝之都城遗址,在札达县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土山上。遗址占地约十八万平方公尺,从山顶到山脚高三百公尺余,包括房屋、佛塔、洞窟六百余座,形成一组庞大的古建筑群。四周有城墙、碉堡,建筑群下部有地道相通。山顶有寺庙、议事厅及王与后妃的居室。寺内残留各种塑像及绘有佛教故事的壁画、历代赞普与王子画像多幅,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又,城堡下的洞窟,保存有头盔、马甲、刀剑、竹箭等兵器及各类生活器皿,反映当时人民生产、生活状况。为研究藏族史及十世纪以来藏族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