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台密
指日本天台宗所传的密教。有别于真言宗的东密。主要源于天台宗的最澄、圆仁及圆珍所传,以比睿山延历寺及园城寺为中心,后由五大院安然集其大成。按东密主张大日真言胜过天台法华。以大日如来法身说教为密教,以释迦应身说教为显教,认为二者个别。仅重视金刚、胎藏两部大法,并以金刚界为果曼荼罗。台密则相对于此,主张“圆密一致”,调和《大日》《法华》两经,以遮那、止观两业双轮为理想。认为大日、释迦二者同体。且于金胎两部灌顶外,又别立苏悉地之合灌顶,重视三部大法,并判金刚界为因曼荼罗。
根据史书的记载,延历二十三年(804,唐‧贞元二十年),传教大师最澄入唐,从天台宗道邃、行满学天台教义外,并随灵岩寺顺晓受三部大法及印契等。返日后,特以止观(天台)、遮那(密教)两业为修学课程,主张“圆密一致”。其《山家学生式》中即谓︰“显密虽异,大道无异,故于一山置遮那、止观两宗。”此为日本天台密教之滥觞。其后,承和五年(838),慈觉大师圆仁亦入唐,随全雅受密灌,就元政、义真、法全等人学《毗卢遮那经》中的真言、印契及苏悉地法。返日后,著《金刚顶经疏》,主张台密一致中有一分差别,提倡理密事密、理同事别之说,谓大日、释迦就理而言,二者一体;就事而言,各有差别。仁寿三年(853),又有智证大师圆珍入唐求法,随般若怛罗学两部密印,从法全受两部曼荼罗及苏悉地大法。后就圆仁的“理同事别”,阐扬“显劣密胜”的思想。
上述三者即台密法流的根源。最澄之后称根本大师流,圆仁之后称慈觉大师流,圆珍之后称智证大师流,一般统称根本三流或台密三流。就中,圆仁的弟子五大院安然大师,学达显密、梵汉,究台密教相,倡“理同事胜”之说,为台密判教之集大成者。长和、宽仁年间(1012~1021),慈觉大师流又分出横川良源、觉超的川流(慈慧大师流)及东塔南谷皇庆的谷流(皇庆流)。川流一派其后不传。集台密事相之大成的皇庆流,其后又分出院尊流、三昧流、佛顶流、莲华流、味冈流、智泉流、穴太流、法曼流、功德流及梨本流等,此十支流与根本三流,合称为台密十三流。另外,三昧流、法曼流、穴太流、西山流、叶上流(后二者为穴太之分流)及智证大师流,又合称为山寺六流。至南北朝时代,法曼流系统的庐山流及穴太流系统的黑谷流,在教相方面均有优越的发展。但室町中期以后,台密即一振不蹶。
台密主要依据的经典为《大日经》七卷、《苏悉地羯啰经》三卷、《金刚顶经》三卷、《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及《瑜祇经》二卷,并称五部秘经。另外,又以一行的《大日经义释》、圆仁的《金刚顶经疏》《苏悉地经疏》、圆珍的《菩提场经略义释》及安然的《瑜祇经行法记》等作为根本经疏,称五大疏。
◎附一︰村上专精着‧杨曾文译《日本佛教史纲》第二期第十九章(摘录)
传教大师(最澄)以睿山为本山与南都佛教对峙,规定止观、遮那二业为睿山学僧的必修课程。这是兴隆密教的开端。然而他在与南都佛教竞争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了天台的圆旨和圆顿的大乘戒;到了慈觉、智证二大师相继入唐求法的时候,由于内外的形势,当时睿山所传授的大部分是密教。慈觉大师回国以后,作《金刚顶》《苏悉地》二经的疏,智证大师回国以后,作《大日经指归》《讲演法华仪》等,大肆论述了显、密一致的观点,以此与东寺密教比赛效验。特别在慈觉大师建立了总持院以后,睿山的密教更加兴盛,以致最后有把“天台宗的密教”差不多变成“密教的天台宗”的趋势。
一般说台密的分派,从大的方面讲,可归于根本大师派、慈觉大师派、智证大师派三个流派;但在传教大师时候,自从高雄山寺灌顶以后,好像没有发生另外一派的相传灌顶和口诀相承等情况。到了慈觉大师时,他上奏天皇以其徒作传法灌顶阿阇梨,自此才兴起了所谓付法相传的事情。慈觉大师之徒慧亮、慈睿、常济承受此传,传给慈慧僧正的是理仙大德。安然和尚出于慈觉之门,他明敏博识,通达显、密、梵、汉之学,著作极多,“理同事胜”的旨义至他而大成。安然门下有大慧,大慧下面有净藏。净藏大德是三善清行之子,深通密教仪轨,以灵验殊绝而闻名当世。净藏又受教于玄昭。玄昭从慈觉之徒长意和尚受密教。玄昭之下有玄鉴、智渊,玄鉴之下有觉慧。慈慧僧正受传于觉慧。因为慈慧僧正住在横川,故称之为“川派的密教”。
智渊僧都,世称戒坛阿阇梨,其徒有明静、平灯二人。静真受学于这二人,并传授给皇庆。皇庆俗姓桔氏,京兆人。七岁登睿山,后周游四方,研究东、台两密。门下有长宴、院尊、安庆、赖昭等,兴盛无比。因为住在东塔、南谷、井坊,称之为“谷派密教”。今天所存的台密,皆出于本派。皇庆后来在丹波池上隐居,因此称之为池上阿阇梨。永承四年(1049)七月,在东塔院寂,年七十三岁。他就是慈应和尚。慈应以后,由大原的长宴僧都之徒,法曼院相实创立了法曼派;井坊的安庆之徒,三昧院的良祐创立了三昧派;由赖昭阿阇梨经佛顶房行严,再到穴太的圣昭,这一派称为穴太派(又叫小川派)。圣昭又受传于智泉房的院昭,而院昭属于院尊的门下,并且又是赖昭之徒觉范的门生。因此,穴太派又有智泉派、佛顶派,或院尊派等名称,是台密中最盛行的一派。这一派再加上西山、叶上二派及三井派,合称为山、寺的六派。这里只说明台密的主要派别。还有人提出睿山十三派的名称。西山派是穴太派的支派,起源于西山的澄豪。叶上派兴起于叶上房的荣西,因其徒荣朝住北谷莲华院,所以又名为莲华派,也就是所谓“良世田的灌顶”。后世睿山的五个灌室当中,正觉院属于西山派;行光坊、总持坊、鹳足院等都属于穴太派,而真如院是法曼派的灌室。三昧派到近代由天海僧正在南光坊复兴之前,据说已中断很久了。三井派自智证大师以后,如泻瓶一样一直传下去,只是经余庆僧正的门下劝修之徒心誉四传到胜运、良修的时候,才分成了两派,但以后到了良修之徒真圆的时候,这一派出现很兴盛的局面,而胜运一派的法系断绝了,这样又使寺门完全回到同系相传的状态。这就是唐室的灌顶的传系。
◎附二︰谈玄〈台密与东密之比较〉(摘录自《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1})
(1)台密之组织,以整个佛法系统而组成,称为圆密一致;如诸大乘经、《华严》《维摩》《涅槃》《法华》,皆称理密。《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等,称理事俱密;与东密显密差别论各异也。
(2)教主,台密之大日如来,即释迦牟尼之法身佛。在东密大日如来与释迦等,其体各别也。
(3)台密,“阿”字为本体,在《大日经》曰︰云何真言教法?谓“阿”字门,一切诸法本不生故。与东密以六大为体大之不同也。
(4)台密,以无相为本实相论之教系。所谓诸法之相,与本无别,现象即实在,实在即现象。故云相不异体,体不异相。与东密本有为本,六大缘起论各异也。
(5)台密,主张以天台宗之教判,藏、通、别三教为显教。圆教之理,皆密教。与东密《十住心论》之判教,九显一密,其理各异也。
(6)台密,以《大日经》系胎藏界为中心思想。在东密以《金刚顶》系金刚界为中心,其理各异也。
(7)台密,依《大日经义释》为中心主义。在东密依《摩诃衍论》为中心主义。其义各异也。
(8)台密,判显密之分别云︰显教为明显之教,密教则为秘密之教,明显故易知,秘密故难晓。喻如有一万尺高山,山顶虽可眺望四方,倘在途中,则不可能,但必由低而次第,而上到山顶,然登山之人,亦当考其体力为如何!有得极其顶,有止于中途者,然则密教为佛教中最高程度之教,犹高山之顶也。此与东密二教论所判各异也。以上各种异点,不过关系教相组织上之差别,究其三密相应,四曼不离,即身成佛等义,完全一致者也。
[参考资料] 《密宗教史》(《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2});大村西崖《密教发达志》;宫本正尊编《佛教の 5根本真理》;大野达之助《日本佛教思想史》;惠谷隆戒《天台教学概论》;宇井伯寿《佛教泛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