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名言种子


  法相宗用语。指由名言所熏成的种子。又称名言习气、名言熏习、等流习气,或略称为名言种。业种子的对称。即藉由名言(名字与言说)而被熏习于阿赖耶识中,成为亲因缘而引生自类各别之法的种子。
  陈译《摄大乘论释》卷四云(大正31‧178b)︰
  “由言说熏习差别者,唯一本识由熏习差别,故有三种。言说以名为体。名有二种,谓言说名、思惟名。此二种名以音声为本,约能见,色根有声,说谓眼。数习此言说,于中起爱,熏习本识,此熏习是眼根生因。若果报眼根应生,从此本识中言说爱熏习生。是故立言说熏习为眼根因。”
  此中,以音声呼召诸法之名,称为“言说名”;后以心缘彼音声而加以分别,是为“思惟名”。即谓眼等有为法皆有名言,第六意识随其名言而变似彼法,数数修习,将之熏附于阿赖耶识中,后为眼等自类之法的亲因缘,令彼生起者,称为名言种子。
  唯识家亦以此名言种子为引生一切诸法的亲因缘种子,然将名言分别为表义、显境二种。(1)表义名言,指能诠义之音声,亦即指诠解诸法的名、句、文,唯第六识能缘之,且随其名言变似五蕴三性法等,而熏成种子。(2)显境名言,指能了境之心、心所法,亦即指前七识之见分等心。此见分等实非名言,但如言说之名显所诠之法。此心、心所能显所了之境,故亦称为名言。随此二名言而熏成的种子,即称名言种子。
  总而言之,名言种子即等流习气,由七转识中的善、恶、无记等三性所熏成。恒一类相续而生自类之果无尽,令引生八识三性之体相差别。此名言习气,与我执习气、有支习气合称为三种习气。
  [参考资料] 陈译《摄大乘论释》卷五;《三无性论》卷上;《显识论》;《摄大乘论疏》卷五;《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卷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