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周知册


  记载正式持有度牒之僧尼之名册。我国明代,政府为杜防伪僧,乃将持有度牒之僧尼,登录成册,并颁行天下寺院,俾便查验,此谓周知册。又称周知板册、周知文册。《释鉴稽古略续集》卷二〈洪武五年〉条云(大正49‧925b)︰“命僧道录司造周知册,颁行天下寺观。凡遇僧道到处,即与对册,其父母籍、告度月日,如册不同即为伪僧。”同书〈洪武二十五年〉条(大正49‧937b)︰“试经给僧度牒,敕僧录司,行移天下僧司,造僧籍册,刊布寺院,互相周知,名为周知板册。”又,《皇朝太祖实录》卷二二三〈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甲午〉条载,囚徒等往往易名为僧,游食四方,而无法验其真伪,于是命造周知文册,从京师到京外府州县寺院僧名依次编录。在僧名之下记载其年甲、姓名字行、出家为僧之年月及所授之度牒字号。编集成册后,颁示天下僧司。凡游方行脚至者,则以册验之。其不同者则执送有司,令械至京。
  其后,曾有一段时期停止使用。到正统元年(1436)十月,因礼部尚书胡□之上奏而再造周知册。然由于僧道衙门之统辖力已衰,防遏伪滥不得实效。此制终告废弛。
  [参考资料] 《英宗实录》卷二十三;《释鉴稽古略续集》卷三;《明会典》卷二二六;《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五十六、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