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藏Rje-btsun Dam-paKhotokto)
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外蒙古地区地位最高的活佛。亦即外蒙古库伦(今之乌兰巴托)活佛的封号。此活佛拥有外蒙一带的政教领导权。藏语Rje-btsun Dam-pa意为至尊最上,蒙古语“呼图克图”(Khotokto)译为“活佛”。蒙古语又称之为U|ndu|r-gegen(高位光明者)、Bogdo-gegen(圣光明者)。
明‧万历(1573~1620)末年,觉囊派僧人多罗那他游化于外,深得喀尔喀部诸领袖的优遇,被尊称为“哲布尊丹巴”,意为“圣贤尊者”。多罗那他寂后,明‧崇祯八年( 1635),喀尔喀部土谢图汗生有一子,此子被认为是多罗那他的转世,是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此后,代代转世,至1924年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示寂,共持续三百余年。又,相传哲布尊丹巴为弥勒的化身,其起源可溯自印度、西藏。初祖即释尊自身云云。
清‧顺治六年(1649),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名罗布藏‧旺布札勒三,1635~1723)入藏学习经典。时格鲁派达赖五世已掌握西藏宗教大权。八年,达赖迫令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改宗格鲁派。此后,喀尔喀部亦改奉格鲁派。康熙二十七年(1688),喀尔喀部受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侵略,在第一世哲布尊丹巴的劝说下,南下归顺清廷,争取援助。由于有此功劳,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于康熙三十三年受封为“呼图克图大喇嘛”,总管喀尔喀部宗教事务。后于康熙六十年,亲率王公贵族至北京为康熙祝寿。雍正元年(1723)圆寂于北京。雍正五年清廷为其造陵寝于库伦。乾隆元年(1736)寺成,乾隆命名为“庆宁寺”,内供哲布尊丹巴一世的灵龛
1911年,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宣布外蒙古独立,称大蒙古国皇帝,年号共戴;1924年病故后,此活佛传承制度遂告终绝。
◎附︰妙舟《蒙藏佛教史》第五篇第一章第二节(摘录)
初,圣祖在位之时,尝言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圆寂,当赏银十万两,修建一寺,以为寝陵。雍正五年,世宗遵遗诏,遣使喀尔喀,探察地脉,溯伊奔果勒河支流诺母特哥立崩之侧,布隆汗山之南麓,偶见幼童、小女。问其名,幼童答称阿母耳,译言庆;小女答称巴杨斯夫郎特,译言宁。地既形胜,益以嘉名之配合,使者信以为祥,奏闻,诏许之。命从国库中支银十万两,修建寺院。自雍正五年迄乾隆元年,全功告成,赐名庆宁。乾隆二年,高宗御制庆宁寺碑记赐之,词曰︰“惟天眷佑我清,丕冒万国,日月所照,雨露所需,罔不服从。当太祖太宗时,西方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景慕圣德,率先输忱,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达赖喇嘛万里入觐,贡献勿绝。逮圣祖仁皇帝亲统六师,平定朔漠,则有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率七旗喀尔喀之众,朝行在所。特封为大喇嘛,俾掌黄教。康熙六十一年冬来朝,明年示寂于京师,皇考世宗宪皇帝遣使护归其国,恩礼有加。雍正五年,命大臣赍币金十万两,即古所居库伦地创建大刹,延及徒众,讲经行法,如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在西域时故事。乾隆元年工竣,钦定寺名曰庆宁,御题福祐恒河以赐。复允董役诸臣,请化石刻词,俾纪其事。
朕维天生蒸民,若有恒性,性无勿善,不以形体而睽,不以疆域而隔,因其同善之情而利导之,此帝王之教所以立也。黄教行于西北诸藩,无贵贱,无不奔走信向,要其为说,主于戒慧从善。今使蒙古之众诵习其文,皈依佛谛,其兴起于善也必易,人人乐趣于善,将见边方赤子,同植善缘,□域乂安,中外禔福,蒙被庆泽,永永无斁。我祖宗缓怀藩服,锡福寰区,万国咸宁,民生康阜。主斯寺者,惟有劝导群生,扩乃善性,一心向化,安享我国家太平之福,庶无负皇考嘉惠诸藩之德意也夫。编修万承苍所撰进也。”
乾隆四十四年,自库伦移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龛座,供奉于庆宁寺。
[参考资料] 桥本光宝《蒙古の喇嘛教》;矢野仁一《近代蒙古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