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善哉(梵sādhu,巴sādhu,藏legs-so)
音译娑度,义译胜、完、正、好、善成。为赏叹赞美之辞。如《大智度论》卷五十三云(大正25‧441b)︰“须菩提所说分别六波罗蜜,世间出世间及菩提道,大利益众生,故欢喜赞言︰善哉善哉。再言之者,善之至也。”《无量寿经》卷上云(大正12‧266c)︰“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
《有部百一羯磨》卷八云(大正24‧489c)︰“娑度,译为善成,谓于其事善而能成,旧云善哉。”另据同书卷一所言(大正24‧456a)︰“娑度,译为善,凡是作法了时及随时白事皆如是作。若不说者,得越法罪。”可知“善哉”一语亦用于持戒作法时。此外,《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云(大正54‧211b)︰“辞别之时,口云娑度,兼唱阿奴谟拖。娑度即事目善哉,阿奴谟拖译为随喜。凡见施他或见施己,咸同此说。意者前人既呈,随后庆赞,俱招福利矣。此是南海十洲一途受供法式。”可见此词也是僧人受供养时之常用语。
[参考资料] 《翻译名义集》卷五;《玄应音义》卷十六、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