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善来(梵svāgata,巴sāgata)(1)
印度人表达欢迎之意的问候语。音译莎揭哆、沙竭陀、沙伽陀、娑婆揭多。《中阿含》卷九〈手长者经〉云(大正1‧483c)︰“手长者遥见比丘来,即从坐起,叉手向比丘白曰︰尊者善来,尊者久不来此,愿坐此床。”《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客旧相遇〉条云(大正54‧223a)︰
“昔大师在日,亲为教主,客苾刍至,自唱善来。又复西方寺众,多为制法,凡见新来,无论客旧及弟子门人旧人,即须迎前唱莎揭哆,译曰善来。客乃寻声即云窣莎揭多。译曰极善来。”
由此可知,在印度寺众间,主僧等先对客人唱莎揭哆,即曰善来,客亦应之唱窣莎揭哆(suṣvagata),即极善来。
又,佛对比丘称“善来比丘”时,该比丘即得具足戒。此即所谓的“善来得”,乃十种得戒缘之一。如《五分律》卷十五云(大正22‧105a)︰
“于是憍陈如从坐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愿与我出家受具足戒。佛言︰善来比丘,受具足戒,于我善说法律能尽一切苦,净修梵行。憍陈如须发自堕,袈裟着身。”
《善见律毗婆沙》卷七亦云(大正24‧718a)︰
“善来比丘者,有白衣来诣佛所,欲求出家,如来即观其根,因缘具足应可度者,便唤言善来比丘。须发自堕而成比丘,唤者如来于纳衣里出右手,手黄金色,以梵音声唤善来,可修梵行令尽苦源。佛语未竟,便成比丘,得具足戒。”
该书并举出佛在世时,依此法而得戒的比丘人数,总有一千三百四十一人。
此“善来得”之作法,唯佛一人能作。《顺正理论》卷三十七云(大正29‧551b)︰“由本愿力,佛威加故。”《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三亦云(大正45‧304a)︰“唯佛自作,非余所能。”
[参考资料] 《毗尼母经》卷一;《四分律》卷三十三;《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三;《十诵律》卷五十六;《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律二十二明了论》;《俱舍论》卷十四;《杂阿毗昙心论》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