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善根(梵Kuśala-mūla,巴Kusala-mūla,藏dge-baḥi rtsa-ba)


  即善之根本。又称善本、德本。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将善以树根为喻,故名善根。如依《俱舍论》所说,则善根是指行者入见道位时,能生无漏智的根本。《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大正28‧982b)︰“能为根,生余善法,故名善根。”同书又举出善根的种类,云(大正28‧982b)︰“善根有三种,. 一无贪,是违贪法;(二)无瞋,是违瞋法;(三)无痴,是违痴法。”此三者称为“三善根”,为善之自性,亦为对治“三不善根”之三种心所。
  [参考资料] 旧译《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卷十五〈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大宝积经》卷七十八〈具善根品〉;《大悲经》卷三〈善根品〉、〈殖善根品〉、卷五〈殖善根品〉;《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六〈善根品〉;《大智度论》卷三十;《成唯识论》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