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噶举派(藏Dkar-brgyud、Bka’-brgyud)
西藏地区的主要佛教宗派之一。又译迦举派。俗称白教。
噶举派的派名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噶尔举(Dkar-brgyud);一种是噶举(Bka’-brgyud)。噶尔举,译为“白传”;噶举,译为“口传”。由于这一派的祖师玛尔巴、密勒日巴等人在修法时都著白布僧裙(当时,凡是修这种法的人,都依照印度习惯穿著白僧裙,因此,遂有白教的称呼。后来也有人把这一教派的传承,叫为白传(见土观︰《宗派源流》,汉译本第52页)。但是,更通用的是“噶举”。由于这一派特别着重密法的修习,而这些密法的修习又全靠师长口授。因此他们就特别重视师徒口耳相传的那些密诀,因此,这一派名为噶举派。这一派从最初起就有两个传承。一个开始于琼波南交(Kh yung-po rnal-’byor;1086~?),名为香巴噶举(Shangs-pa bka’-brgyud);另一个是由玛尔巴传下来的,名为塔波噶举(Dvags-po bka’-brgyud)。这两派的密法,都来自印度,他们在印度的传承是同源的。传到西藏以后,他们传播的地区不同,规模势力也有悬殊。香巴噶举到十四、十五世纪,已成尾声;而塔波噶举则有一些支派一直流传到现在。因此,现在一提到噶举派,就是指的塔波噶举,而在历史上,则不能不谈到香巴噶举。
香巴噶举创始于琼波南交,琼波(Khyung-po),是他的族名,南交(Rnal-’byor),是“瑜伽行者”,合起来是琼波族的瑜伽行者,这不是他的本来名字,只是一个称号。此人十岁(1095)习梵藏文字,十三岁(1098)从一苯教师习苯法,后又改习宁玛派的大圆满法,他都不能满意。因带了不少金子到尼泊尔从世慧(Vasumati)进修梵文,并学密法。此后,他到了印度,从弥勒巴、尼古玛(Ni-gu-ma)等多人学密法。回藏后,从朗日塘巴(噶丹派博多哇弟子)受比丘戒。曾在前藏盆域(’Phan-rul,拉萨以北)建寺,后来又到后藏的香地方(Shangs)去,相传他在那里三年之间建立了一0八个寺,有很多弟子。这一派在香地方有很大势力,所以称香巴噶举。后来,他的后辈建立了葭寺(’Jag)和桑定寺(Bsam-sdings),以这两个寺为据点形成了这一派的两个支派。十五世纪时以建铁索桥著名的塘东杰波(Thang-stong rgyal-po;1385~1464)是属这一派的僧人。在十四、十五世纪时,宗喀巴与凯朱结师徒二人都曾先后向香巴噶举的僧人学法,此后这一派就泯没无闻了。
塔波噶举,创始于塔波拉结(Dvags-polha-rje),而渊源于玛尔巴、密勒日巴师徒。玛尔巴(Mar-pa;1012~1097),本名却吉罗追(Chos-kyi blo-gros),出生于洛扎(Lho-brag,在前藏南部)的一个富足人家。年十五(1026)往卓弥译师处(卓弥译师当时在女古垄寺,寺在萨迦寺附近),由于卓弥传密法必索多金,玛尔巴仅从他学梵文,以便自往印度学法。他前后曾去印度三次,去尼泊尔四次。他在印度的师傅有不少人,而主要的是那饶巴(Na-ro-pa)、弥勒巴(Maitripa)、智藏(Jnanagarbha)等人,从他们学到喜金刚、集密、大印等法。回藏后,在洛扎地方的卓窝垄(Gro-bo-lung)定居授徒。他一生并未出家,除授徒外,还从事经商、种田。在他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有四个人︰(1)梅敦村波索南坚赞(Mes-ston tshon-po bsod-nams rgyal-mtshan)、(2)粗敦旺额(Mtshur-stondbang-nge)、(3)翱敦却古多吉(Rngog-stonchos-sku rdo-rje;1036~1102)、(4)密勒日巴(Mi-la ras-pa)。前三人传授由玛尔巴传来的《集密》《胜乐》《喜金刚》《四座》《大幻》等密教经典的讲解阐释,其中以粗、翱两人当时较为著名,后辈传承也较为悠久。密勒日巴则传承玛尔巴的修法。从他又传到弟子塔波拉结,才形成塔波噶举派。
密勒日巴(Mi-la ras-pa;1040~1123)是西藏佛教史上也是在西藏社会上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生于后藏贡塘地方(Gung-thang,在济垄以北),原属琼波族(Khyung-po),从他祖父起,他这一支改称密勒家,才定居贡塘。他父亲曾以经商致富,到密勒七岁(1046)时,父亲病故,当时他母亲年二十四岁,他伯父为了占有他们的家产,逼迫他母亲改嫁给他伯父的儿子,他母亲不答应,他伯父欺他母子孤儿寡妇,霸占了他家的全部财产,密勒日巴母子过着贫困的生活。不久,他母亲令密勒出外学咒术,以报伯父霸产之仇。密勒先到了藏绒(Gtsang-rong)地方学黑咒术(苯教咒术),藏人给他写的传记里宣传他曾咒杀伯父之子、媳、亲友等三十五人(藏人古代迷信咒术,《唐书》已有记载)。又因其母受乡人歧视,他又到雅隆学“放雹法”(亦苯教法术),传记里说他曾遵母命放雹毁坏了全村农田禾稼。后来他深悔杀人毁稼之罪,改信佛教。先去绒地(Ro ng)从一宁玛派僧人学大圆满法,不能满意,才又去洛扎依靠玛尔巴。玛尔巴只是让他种田造屋,而不教他什么东西,传记里说这是为了消除他以前“放咒”、“放雹”、杀人、害人的罪业。密勒对于玛尔巴所吩咐的事都是全力以赴,勤苦劳作。后来,玛尔巴才把他全部密法的修法传授给密勒。
这些修法以“修身”(藏僧自己说显教重在修心,密教重在修身,修身指在呼吸、脉、明点等生理方面作功夫)为主,主要内容是从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入手,修到一个程度,得到一种感受,而这种感受,又和佛家用一套唯心哲学的训练所得到的某种所谓“境界”结合起来。这样一个内容,他们又把它分为若干步骤。大体说来,噶举派是先从所谓“拙火定”(Drod)入手,然后修“那饶六法”等修法,最后亲证所谓“万有一味”、“怨亲平等”、“染净无别”、“明空无别”、“空乐无别”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他们叫作“大印”(Phyag-rgya)。据说密敕修拙火定有所得,故称日巴(意为修证有成就,能着单棉布衣御严寒)。
密勒日巴是在他三十八岁(1077)时开始从玛尔巴学法的。他在玛尔巴处共住六年又八个月。四十五岁(1084)的时候离开玛尔巴,先回家探视。那时,其母已死,其妹乞食他方。于是他又到济咙、聂拉木一带山中依师所教专修九年。在这期间,据说他唯以野草为食。到第九年(1092),据说他证到了上述那种境界。此后他下山向那一带的牧民说教。在他云游传教的时候,他曾到过冈底斯山,当时,冈底斯山附近多是苯教寺庙,那一带属苯教势力的范围。相传他曾和苯教的首领“斗法”,据说他斗败了苯教徒,从此,这一带的苯教势力逐渐衰谢,而佛教势力在这一带逐渐扩大。密勒日巴本人也从此有了更多的施主,也有了更多的徒众。以后,他经常在拉奇(La-phyi)、曲巴(Chu-bar)等地活动。到1123年,他八十四岁的时候,为人毒害逝世(密勒日巴的故事,自从他的弟子辈起就在噶举派中用来作宣传资料,这里介绍一下,可以看到这一派教法的一斑)。
密勒日巴有不少男女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热穹,一个是塔波拉结。
热穹(Ras-chung;1083~1161),本名多吉扎(Rdo-rjegrags),幼丧父,其叔娶其母,遂为其叔家仆。口齿清朗,常为村人诵经,得资以奉母、叔。约在十一、十二岁时(1093~1094)遇密勒日巴,密勒日巴教他修“拙火定”,有“证验”,遂从密勒日巴修学。十五岁(1097)患癞病,离密勒日巴,独居荒屋(这是西藏一直流传到清初的对待患传染病的人的习惯),有三个印度人路过那里,觉得他很可怜,带着他一同到了印度。有人教给他一种咒法(金刚手咒),据说他的病因“诵咒得痊”。归途,至尼泊尔,从无等使(Atulyadāsa)学“胜乐”等数种怛特罗之讲解。到藏后,又从密勒日巴学法。密勒日巴派遣他再去印度学一些玛尔巴没有学完的密法(无身空行母法),他再去印度,从底布巴(Ti-pu-pa,那饶巴和弥勒巴的弟子)学到了那些法,还学到了一些其他的密法。回藏后他把密勒日巴让他去学的那一部份东西又传授给密勒日巴,从此,这一部份东西在噶举派中有两种传承,一种是密勒日巴传下来的,叫作“胜乐耳传”;一种是热穹自己传下来的,叫作“热穹耳传”。热穹既“修证有得”,又有自印度学到的一些东西,遂离师至前藏各地传法。他在前藏的北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都住过。他在雅隆的时候,曾和一个王族的女儿共修密法,那个女人又和别人发生了关系,他懊丧而遁。曾在象布(Sham-bu )雪山中静修,后至聂地(Gnyal,在塔波地区以南),在那个地区,他在洛饶(Lo-ro)住的最久,弟子也最多。他的弟子中包括几个当地头人,其中洛基头人(Lo-byi mgo-ba )曾从他学法,并作他的助手(Grel-dpon)前后达二十五年。热穹所传下来的噶举派的一些法,后来遂以洛饶地方为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传承不断,但没有形成为一个支派。
密勒日巴的另一位大弟子塔波拉结(Dvags-po lha-rje;1079~1153,塔波拉结意思是塔波地方的医生),他的本名叫索南仁钦(Bsod-nams rin-chen,幼名罗追扎,Blo-gros grags,属尼氏家族,Snyi,后来他常住岗波寺,又称岗波巴,Sgam-po-pa)。此人幼年习医,以医道、医理著名。年二十余,丧妻,悲伤厌世,遂于二十六岁(1204)出家受戒,先在塔波地方从玛域罗丹(Mar-yul blo-ldan)学密宗胜乐类法,后去盆域从甲域哇学噶丹派教法,据说他有“定功”,一坐能持续十三日之久。后返乡里,偶从游方乞人闻密勒日巴之名,遂启程往后藏访之(此时约在1110年)。过前藏时,绕道盆域,致敬噶丹派诸师,他们或告以学噶丹法已足,或诫以不宜舍弃噶丹教法,塔波拉结坚持要从密勒日巴学法,遂去甄地(Brin,在后藏聂拉木附近)。既见密勒日巴,密勒日巴以人头骨器盛酒赐塔波拉结令饮之,塔波拉结自念身为受戒僧人,不应饮酒,密勒日巴复强令饮之,饮毕,始问其名,答以“索南仁钦”。问其所学,答以“曾受胜乐等灌顶,并学噶丹派法”。密勒日巴告以“既入我门,须依我法”。因授以金刚亥母灌顶(Rdo-rje phag-mo dbang-bskur),塔波拉结依法修习,得有“证验”,再受拙火定法。塔波拉结从密勒日巴学法共十三个月,受命于1111年回前藏专修。塔波拉结在聂地住在一个噶丹派的塞瓦垄寺(Se-ba-lung)里面,因为怕该寺僧人的责备,不敢专修,后乃离寺,励力专修三年,才证得噶举派人所说的那种境界,对密勒日巴信心益固。更杜绝一切外缘,专居荒寂处静修。
他曾于1121年在今塔拉岗波(Dvag-lasgam-po,地在塔波地区雅鲁藏布江北岸东经九十三度线以西不远)创建一寺,即岗波寺(他也因此被称为岗波巴),是为塔波噶举祖寺。后经多时,欲再见密勒日巴述其所证,行至雅隆,闻密勒日巴已死(事在1123年),遂返斡德公杰(’Od-de gong-rgyal)继续修持。后去岗波寺收徒传法,复与噶丹派人往来。密勒日巴生前常以“大印”与“方便道”同时传授,从不分别专授一法。塔波拉结则改变作风,视徒众机宜,其宜于受密法者,则仅传以“方便道”,宜于兼受显教者,则授以“大印”。他又融合了噶丹派的教法和密勒日巴的密法,而以“大印”为主,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创立了一个教派。他这一派,因称塔波噶举,以别于香巴噶举。但后来提到噶举派,就是指的塔波拉结融合噶丹、噶举两派教法而传承下来的这一个派系。他著有一些讲噶举派密教修法的书,也著有阐释噶丹派教义的书,他的最著名的著作是︰《解脱道庄严论》(直译为︰《正法如意宝解脱宝庄严大乘道次第解说》)。
塔波拉结在岗波住了三十年左右,有不少著名的弟子,但在1150年,他把岗波寺座主的职位传给了他的侄子贡巴粗墀宁波(Sgom-patshul-khrims snying-po;1116~1169 ,此人是他所传的密法的继承人),他自己在1153年去世。他死后,岗波寺座主的职位,多由他这一族的后辈继承,也有时是由前一任座主的弟子担任。塔波拉结的族人也聚居在这一带。但是这个寺并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寺院(最初只有一个小庙,其弟子辈在庙的周围,筑茅屋而居,后来才逐渐变为固定的建筑物,1718年准噶尔派兵侵入西藏时,岗波寺被烧毁,事后才又重建)。
塔波拉结的弟子中,有四个人分别在前后藏建寺收徒,形成了四个支派。其中帕竹一派又分出八个支派,噶举派人把这些支派总称为“四大八小”。兹将噶举派各支系制为简表如次︰
玛尔巴──密勒日巴─┐
┌─────────┘
└─塔波拉结(塔波噶举)┌(1)噶玛噶举 ┌{1}止贡巴
├(2)蔡巴噶举 ├{2}达垄巴
┌塔波噶举─┼(3)拔戎噶举 ├{3}主巴
噶举┤ └(4)帕竹噶举 ┼{4}雅桑巴
└香巴噶举 ├{5}绰浦巴
├{6}修赛巴
├{7}叶巴
└{8}玛仓巴
表的名下加线者为晚近犹存之噶举派系,其余已先后消亡。(取材自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六篇)
◎附︰法尊〈迦举派〉(摘录自《中国佛教》一)
迦举派是中国西藏地区佛教中的宗派之一。藏语“迦举”是“教授传承”的意思,也就是继承师长传给的重要教授之意。西藏迦举派有两个系统,一是玛巴传来的,叫做达薄迦举;二是琼波传来的,叫做响巴迦举。这里说的是第一个系统,即玛巴传来的从金刚持乃至拏热巴所传承的教授。继承这个法系的人,就叫“迦举巴”。
西藏迦举派的始祖是玛巴法慧译师(1012~1097),西藏罗札人,天资聪颖,幼年时喜欢读书,禀性刚强好斗,常和师友争吵。父亲心想,若使他作世间的事,必然暴戾凶顽,莫如学习佛法,或者能够成为法门栋梁。十五岁时送往卓弥处学法。在通达了“声明学”(语言学)之后,曾三次到印度,四次到尼泊尔学法,亲近拏热巴、弥勒巴、智藏、静贤等一0八位大善知识,听讲集密等无上瑜伽部的密典,并详细研修各种教授和作法,依止弥勒巴证得大印境界。他教化弟子很多,最主要的是四大弟子,即俄敦法身金刚、粗敦旺内、梅敦村薄、密勒日巴。他传给前三人讲解教典的教授,辗转相承,广弘《集密》《胜乐》《欢喜金刚》《四座》《大幻》等灌顶和续部教典的讲说;而粗敦自在金刚(即粗敦旺内)所传的集密灌顶和续典讲释,后来传到布顿和宗喀巴大师,广事弘扬,直到现在未曾断绝。
他传给密勒日巴的是修行的教授。密敕名叫闻喜(1040~1123),拉朵公塘人,幼年丧父,财产被伯父和姑母所侵占,痛苦难忍。长大以后学习诛法,杀伯父亲友共三十五人,以后深深追悔自己的罪恶,三十八岁时往罗札亲近玛巴译师。玛巴先用耕田建筑房屋等等苦工折磨他,而玛巴的妻子则从中劝解,使其安心学法,以后才圆满传授灌顶和修行教授。四十五岁回到乡里,焚葬母亲的尸骨,弃世入山静修。以后到处游化深山大泽,教化牧民很多。八十四岁时去世。从他得成就的弟子很多,以惹穹瓦金刚称和达薄拉结福宝为上首。
惹穹瓦(1084~1161),西藏公塘人,名叫金刚称,幼年丧父,依靠叔父而生活。十一岁时遇到密勒日巴,传授给他修猛利火法,就能发暖御寒。十五岁时染癞病,独自住在空房里,有三个印度人看到了很是怜悯他,带他到印度去,从颇罗旃陀罗论师学金翅鸟法。不久病就好了,又到尼泊尔,从阿都拉答夏等诸论师听受胜乐等密教。以后回西藏,仍旧依止密敕修学。密勒说︰“印度有九种‘无身空行母法’。现在仅仅得到五种,其余四种应当求全。你现在可以到印度求那些法,使这类法圆满。”惹穹瓦奉师长的命令重赴印度,遇到拏热巴、弥勒巴两位大师的弟子底补巴,圆满学得所要求的法,并且学了许多其他教授。回西藏以后,将九种教授献给密勒。密勒传给囊宗敦巴,囊宗记录成书。从此传下的叫做《胜乐耳传教授》,直接由惹穹瓦传下的叫做《惹穹耳传教授》。后来惹穹瓦到前藏各处弘法,七十八岁去世。弟子有罗吉郭巴等。
达薄拉结,名叫福宝(1079~1153),幼年学医,所以称为拉结(医生的尊称)。二十六岁出家受比丘戒,从迦当派善知识贾宇瓦、女绒巴、嘉日公喀瓦等听闻许多迦当派的教法。三十二岁听说密勒的德誉,生起很深的信敬,于是往西藏西部依止密勒学法。得到修猛利火等教授,于风得自在。住十三月,以后遵依师长的命令,回前藏静修。三年后,依师长所嘱,遍往各静处专修,不与常人共住。十二年后建立岗薄寺,说法摄众,并将迦当派的道次第和密勒的大印教授合起来著《道次第解脱庄严论》,以“大印俱生和会”次第教导徒众。七十五岁去世。达薄拉结的后学,通称为“达薄迦举巴”。得法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是达薄贡粗、帕摩主巴、拔绒瓦、都松钦巴。
本派的发展︰达薄迦举继续发展,又成了许多支派。
(1)迦玛迦举︰创始于达薄拉结的弟子都松钦巴(1110~1193)。他本名吉祥法称,西康人,十六岁依侧窝胜师(俄大译师的弟子)出家,依止瀹法自在(阿底峡的弟子)等,听闻阿底峡所传的教授。十九岁进藏,从贾玛瓦和卡巴法狮子学慈氏诸论和《中观》《因明》。又从霞惹瓦学迦当道次第,从跋曹译师学《中观》,从萨勤的弟子金刚狮子学习道果教授等,从梅律师受比丘戒。三十岁时亲近达薄拉结,对于大印心要义断除疑惑。又在罗热亲近惹穹瓦学习拏热巴和弥勒巴所传的多种教授。五十岁时回西康,住岗薄内曩弘法。该寺僧众有一千多人。后来又进西藏建迦玛拉顶寺,因此又称为迦玛巴。又建立粗朴寺。八十四岁时去世。他的大弟子是桑杰惹勤,惹勤的弟子绷扎巴等,由他们起形成迦玛迦举系。绷扎巴的弟子迦玛拔希(1204~1283),本名法师。元朝时曾到汉地和蒙古弘法,并且在西康沿途建寺。迦玛巴的势力和萨嘉派并峙,后来把粗朴寺的法位付托给他的弟子邬仅巴。通常计算迦玛巴的世系时,都以都松钦巴为第一世,拔希为第二世。自然金刚称第三世,第四世是游戏金刚,此后历世相承,到现在是第十六世。又因为由元朝皇帝拜迦玛拔希为国师,赠给他金边黑帽以表示地位之尊贵,所以拔希以后又称为黑帽迦玛系。另有红帽迦玛系,这一派创于名称狮子。名称狮子生于西康,曾到西藏亲近迦玛自然金刚等,学得一切显密教授。弘法几十年,元朝皇帝赠给他金边红帽,所以称为红帽迦玛巴。他的弟子以雅得班禅最著名,历十几代,到清朝乾隆时这一派系才断绝。
(2)帕主迦举︰这一个派系起自达薄拉结的上首弟子帕摩主巴(1110~1170),他生于西康南部。九岁出家,名金刚王。他善于书写绘像等事。在西康时曾亲近十六位善知识,讲说《入行论》等。十九岁进藏,先在垛陇从贾玛瓦及卡巴法狮子学习《中观》《因明》。二十五岁从素朴寺夏律师(名精进然)受比丘戒,学习戒律。又从玛法王、拔勤噶罗等学习多种显密教授。后来到岗薄寺,从达薄拉结学得大印法门。四十九岁在帕摩主巴(地名)的森林中建寺弘法,从此称为卓滚帕摩主巴。此后历代相传,于是形成帕主迦举一系。
(3)刹巴迦举︰创始于喇嘛相(1123~1193),他原名盛称,从九岁至十八岁,广学显密教法。二十六岁受比丘戒,改名精进称,以后从噶译师学胜乐等多种密法。三十三岁时,亲近达薄拉结的弟子岗薄瓦戒藏,传“俱生和合大印”。后来建立刹公塘寺,弘法化众。弟子有虚空光、调伏光、日月光、释迦光等,都各自建立寺院。调伏光在喀惹地方所建的降龙寺曾住僧众一万多人。继续住持刹公塘寺的有释迦智、菩提智、日月光、佛亿、佛藏、佛布衣、金殿上等相承不断,从此所传的名刹巴迦举系。
(4)止贡迦举︰创始于世间依怙(1143~1217)。他生于西康的敦玛地方,本名宝祥,从幼年起就亲近帕摩主巴,听闻大印教授,三十五岁受比丘戒。三十七岁往止贡地方建寺弘法,僧众逐渐聚集起来,曾经有一次法会聚集僧众五万五千五百二十五人,又有一次安居中,有十万比丘受筹,法缘之盛由此可知。继承法位的,有懂哦波卿、闻仁波卿等,相继弘传,于是形成止贡一系。(5)主巴迦举︰创于凌惹莲花金刚和他的弟子藏巴贾惹。凌惹(1128~1188),仰垛人。自幼就长于书写读诵。八岁学医,十七岁受“近事”戒,三十五岁时从惹穹瓦的弟子松巴学得惹穹瓦所传的一切教授。三十八岁入帕摩主巴之门,受持教授,游化各处。他的上首弟子藏巴贾惹(1161~?),十二岁时从兄长格敦学法,十三岁落发,取名慧祥,以后从喇嘛相出家,改名智金刚。二十二岁初遇凌惹于惹陇,请问法义。以后又在拏朴亲近凌惹,听闻“拏热六法”和“俱生和合”等教授。又把惹穹瓦所埋藏的“六种平等味”法门,取出弘扬。依照喇嘛相的授记建垄垛寺,依本尊的授记建惹陇寺,依凌惹的授记建主寺(藏文“主”是雷义,因初建寺时雷鸣,故名),弘法化众。这一派系弘传很广。大弟子罗惹巴自在精进,立十三种誓愿,多弘“五能”教授。从此所传下来的名叫下主,有名叫廓仓巴依怙金刚的,立十二誓愿,连披甲为十三。又立身语意三誓,现前七誓,殊胜五誓等。从此所传下来的名叫上主。又有继承主寺法席的盛狮子(藏巴贾惹之侄)等,名为中主。上中下三派主巴,到现在,法派多数未曾断绝。(6)达陇迦举︰创始于达陇塘巴勤波(1142~1210),他十八岁出家,名吉祥德,几次想到印度去学法,都没实现。二十四岁时亲近帕摩主巴,得到帕摩的摄受,传给一切教授。一天出去闲游,在草地上坐禅,帕主用手杖指着他的心说︰“我们的依怙拏热大师说︰应当修一切法性空无我义。若是能够于空无我中由四无量门修种种方便,即是得无住涅槃之道。”依照这个甚深的指示,他就通达了“大印无修瑜伽”。帕摩主巴去世后,就到梅卓,从伽迦巴听受迦当派教授,从霞惹瓦受比丘戒。三十九岁时,受达陇地方人士的邀请,到达陇平原处建寺弘法,因此被称为达陇塘巴。他持戒精严,从出家以后,足迹不入白衣的房舍;忌食酒肉,不以酒肉待客;不许妇女进入寺院。临命终时,寺众已有三千多人,弟子也很多。他的侄子宝依怙继承法位,扩建寺院,光大他的事业。侄孙桑杰闻薄,又在西康建日窝伽寺(旧名类乌齐)。此外达陇派分弘于雅塘(即达陇)、玛塘(即日窝伽)两处,每处有三千八百僧众;后来前后藏和西康发展的达陇派属寺很多,出的人才也不少。(7)跋绒迦举︰创始于盛自在,他是盆宇人,据传说他幼小时有一位年轻咒师到他面前,称述岗薄瓦(即达薄拉结)的功德,于是结伴到岗薄那里。得到岗薄瓦摄受,传给他各种修法,证得高深境界。后来往西藏北部建跋绒寺弘法化众,讲授“乐空大印”和“真理大印”。他的大弟子是帝师惹巴,继承法位的是他的家族系统。(8)雅桑迦举︰这一派系始于帕摩主巴的弟子格敦智狮子(?~1207)。他生于门噶地方。幼年出家,取名格敦智狮子(格敦即有善根的意思)。后来建立索惹寺弘法化众。他的大弟子是雅桑法王(1169~1233),后藏人,出家名法愿,从卢迦戒称学习戒律,守持精严,因此有拏律师的称誉。二十八岁时卢迦去世,到索惹寺依止智狮子修学“大印教授”和“拏热六法”等甚深密法。三十八岁(1206)时,建雅桑寺,教化弟子很多。继承他弘传法教的有拔日瓦桑杰夏贡等四大弟子,从此所传的,名叫雅桑迦举系。(9)缀朴迦举︰创始于帕摩主巴的弟子贾刹和滚登惹巴兄弟。贾刹(1118~1195),出生于晓梅地方,五岁时学书算。十九岁时到前藏,亲近玛法王等。后来又到前藏学法,亲近帕摩主巴,学得大印教授。又从沱敦主巴学习觉宇的教授,总共亲近八十二人学法。五十四岁受比丘戒,于是买缀朴的土地建立寺院,聚集僧众二十多人,重在专修,有时也为少数弟子传授灌顶。他的弟弟滚登惹巴(1148~1217),幼年从帕摩主巴学习教授。贾刹、滚登两人的侄子缀朴译师(1173~?),六岁读书,八岁就亲近贾刹学法。十岁受沙弥戒,名叫戒慧(土官《宗派源流》作慈祥)。十九岁受比丘戒,从滚登和贾刹完全学到迦举派所传的一三六种教授和十三种主要传承法,又从相格瓦译师学习梵文梵语。二十四岁赴尼泊尔,亲近佛陀室利论师,广学显密多种教法。遇弥多罗论师,迎至西藏弘法。弥多罗在西藏住十八个月,回印度以后,又迎请佛陀室利来藏,修建缀朴寺的大佛像。后来又往印度迎请迦湿弥罗国的大论师释迦室利弘法传戒。又有贾刹和滚登的弟子结贡、玛吉芮玛等帮助弘法。从此所弘传的,名缀朴迦举系。布敦宝成(1290 ~1364)初亦求学于此系,后在霞鲁宏法,遂另成霞鲁派。
迦举一派中分为许多小系,所传教授,各有偏重。如达陇阿旺曩贾所造的《教史》中说︰“在声闻的出离心、大乘的菩提心、密咒的清净三昧耶的基本上,迦举派的特殊胜法,如玛俄的续释,密勒的艰苦和教授,岗薄瓦的体性抉择,迦玛巴的风心无别,喇嘛相的究竟胜道,跋绒巴的塞婆、塞朗(两种大印修法的名称),帕主的密咒,达陇巴的三十九种传记,止贡巴的三律仪一要,藏巴贾惹的缘起和平等味,罗廓的信敬和厌世心等,各有殊胜之点。虽然一一派系中都具备一切教授,但就所著重弘扬而教诫弟子的也各有各系的别法。然而就其整体而言,都是迦举派的教义。
本派的主要学说是月称派的中观见。因为玛巴的主要师长为拏热巴和弥勒巴,他的见、修、行和讲解经教,当不出他们所传。
本派大印的传承,不重文字,重在证理,就是通达大印的智慧。从哪位师长证得大印的智慧,就以他为根本师长。在玛弥两代传大印教授时,先使生起“猛利火智”,由这个智力引发“大印智德”,所以说大印为“圆满次第”(密宗修证的阶段)。
本派的近况︰迦举派自从玛巴、密勒、达薄之后,发展之速,范围之广,超过其他一切教派。但因为势力日益扩大,而且有很多派系都掌管当地的政权。所以在元、明两朝间,西藏地方的混乱,多为迦举派所酿成。如1349年夺取萨嘉派政权的悉都菩提幢,就属于帕摩主巴系;1435年夺取帕主政权的仁绷巴善财和后来(1565)的迦玛璀敦多杰等,也都是迦举派;又如喇嘛相故意发动战争。止贡派和达陇派的住持也都掌握地方政权,尤其在1290年止贡寺因与萨嘉派斗争,曾经全寺被焚;后来晓仲主陇巴好修诛法,法脉斩绝。迦玛系因参与当时迦玛敦迥等的政府恶谋,以致1640年固始汗进兵西藏时遭受极大损失。尤其是红帽迦玛巴的法成海,于1790年勾结廓尔喀兵、攻打后藏札什伦布寺,因此遭革封拿办,寺院也被焚烧,致使迦玛派消灭殆尽。现在粗朴寺黑帽系少事少业,继续不断;主巴迦举系游化修行,没有大变化;其余各系都不如以前盛行了。
[参考资料] 刘立千《印藏佛教史》后编第九章;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第六章;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第七章;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第六章;杨贵明、马吉祥编译《藏传佛教高僧传略》;山口瑞凤(等)着‧许洋主译《西藏的佛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