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不成过
因明三支作法中,因十四过中的前四过。指因明论支中,“因”不遍通宗的前陈,也就是阙因三相中的遍是宗法性,致使所立之宗不能成立的四种过失。《因明入正理论》云(大正32‧11c)︰“不成有四︰(一)两俱不成;(二)随一不成;. 三犹豫不成;(四)所依不成。”
此中,两俱不成是指立敌皆不许其因为真,例如说︰声是无常(宗),所见性故(因)。其所见性的因完全不遍通于宗前陈的声;此因立敌皆不许,故论证不成立。
随一不成是指立敌的任一方不承认其因为真,例如说︰声是无常(宗),所作性故(因)。就声显论师言,不许声是所作性故,一许一不许,论证不能完全成立。
犹豫不成是指因的真伪不明,而不能决定,例如说︰彼山有火(宗),有云烟故(因)。但是,云烟是否确实是因于彼山有火,或是由于其他事情而起,尚有待确证;以论据不确实,故不能成立。
所依不成是指不能确定前陈是否能依因而被显示,例如说︰虚空实有(宗),诸德所依故(因)。此中,虚空是否真是德之所依、具有诸德?若以虚空为假法,则能依之德不能显示所依的虚空,造成完全无所依的结果,致使虚空实有的宗无法成立。
[参考资料] 沈剑英《因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