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佛
(一)贤劫之最初所出现的四佛︰即拘留孙(Krakucchanda)、俱那含牟尼(Kanakamuni)、迦叶(Kāśyapa)、释迦牟尼(śākya-muni)。此四佛皆已入灭,故称为过去四佛。再加上过去庄严劫所出现的三佛,则为过去七佛。七佛的说法散见于《长阿含经》卷一、《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等小乘经典。只说四佛的经典极少。
相反的,如《佛国记》《西域记》等,在记述印度的灵迹中,都只说四佛之事迹。如《高僧法显传》记载四佛之本生处、佛塔所在,其文云(大正51‧861a)︰
“城西五十里到一邑,名都维,是迦叶佛本生处、父子相见处、般泥洹处,皆悉起塔。迦叶如来全身舍利亦起大塔。从舍卫城东南行十二由延到一邑,名那毗伽,是拘楼秦佛所生处、父子相见处、般泥洹处,亦皆起塔。从此北行减一由延到一邑,是拘那含牟尼佛所生处、父子相见处、般泥洹处,亦皆起塔。从此东行减一由延到迦维罗 卫城。”
《西域记》卷六所揭示的位置,与上述相同。
(二)指天台宗依修证位次而立的四佛︰又作四教四佛。出于《法华文句》卷二、《法华玄义》卷七等。
(1)三藏佛︰亦称藏教佛,指在木菩提树下,以三十四心断结成道,为藏教之人转生灭四谛的法轮。住世八十年,入无余灭者。亦即所谓劣应身佛。
(2)通佛︰亦称通教佛,即指在七宝菩提树下,以一念相应之慧顿断残习而成道,为通教之人转无生四谛之法轮,其机缘尽而入无余灭者。亦即所谓带劣胜应身佛。
(3)别佛︰亦称别教佛,指在七宝菩提树下,以大宝莲花台为座,以断十二品无明而成道,现圆满报身,为别教之人转无量四谛的法轮者。即所谓的须现尊特身佛。
(4)圆佛︰亦称圆教佛,指以虚空为座,断四十二品无明,入妙觉位,三佛具足无缺减,相即无一异,为圆教之人转无作四谛的法轮者。即所谓不须现尊特身佛。
(三)指位于东南西北四方的四佛︰又作四方四佛。依《金光明经》卷一所说,即指东方香积世界的阿閦佛(Akṣobhya)、南方欢喜世界的宝相佛(Ratnaketu)、西方极乐世界的无量寿佛(Amitāyus)、北方莲华世界的微妙声佛(Dundubhisvara)。其余诸经亦载有四佛之名号、功德。但所载不无异说。兹列简表如下︰
┌───┬─────┬─────┬─────┬────┬─────┬────┐
│ 经据│《金光明最│《大宝积经│《大乘大方│《智炬陀│《金刚顶略│《大日经│
│方位 │胜王经》 │》卷五十八│广佛冠经》│罗尼经》│出念诵经》│》卷五 │
├───┼─────┼─────┼─────┼────┼─────┼────┤
│ 东 │阿门佛 │集吉祥王佛│定手最上吉│智炬如来│阿门鞞佛 │宝幢佛 │门
│ │ │ │祥佛 │ │ │ │
├───┼─────┼─────┼─────┼────┼─────┼────┤
│ 南 │宝相佛 │师子勇猛奋│无边步迹佛│金光聚如│宝生佛 │开敷华王│
│ │ │迅佛 │ │来 │ │佛 │
├───┼─────┼─────┼─────┼────┼─────┼────┤
│ 西 │无量寿佛 │摩尼积佛 │大光明照佛│实语如来│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
├───┼─────┼─────┼─────┼────┼─────┼────┤
│ 北 │大鼓音佛 │娑罗起佛 │宝开花普耀│雷音王如│不空成就佛│鼓音佛 │
│ │ │ │吉祥佛 │来 │ │ │
└───┴─────┴─────┴─────┴────┴─────┴────┘
综合言之,属于显教系统的四佛,多说东方药师、南方弥勒、西方阿弥陀、北方释迦之四佛。而密教系统则分金胎二部,其中金刚界采《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之说,胎藏界采《大日经》卷五之说,但教义上视此二部之四佛并无不同。
[参考资料] (一)《杂阿含经》卷三十四。(三)《悲华经》卷七;《称扬诸佛功德经》;《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九;《金石萃编》卷三十一、卷三十六;《胎藏界七集》卷上;《金刚界七集》卷上;《诸说不同记》卷二;《金刚界曼荼罗钞》卷上;《两部曼荼罗义记》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