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我国戒律学名著。十六卷。宋‧元照撰。又称《四分律钞资持记》《行事钞资持记》《资持记》。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册。系道宣《四分律行事钞》之注释。
卷首之序言(大正40‧157b)︰“历观往古述作,凡五十余家,各谓指南,俱称尽理,然今所立颇异昔传。故于卷首略标五例。”即以南山律宗之标准设立五项体例,第一定宗,乃甄别三藏之宗,破斥余家依萨婆多论师之实宗意。释假宗昙无德部之《四分律》之错误,而纯说律藏之准则。第二辨教,乃判别萨婆多部之实法宗、昙无德部之假名宗、涅槃开会之圆教宗,谓四分律宗通假名宗及前后二宗。第三引用,谓自古引文多无楷式,常乖钞旨,或秽真宗。今确立所用引文为经律论三藏、南山之著作(即祖教)与俗书。第四破立,即破斥古释之误,以显正义。第五阙疑,谓《行事钞》大体词简事周,然以浅识寡闻故,未能尽晓。故于难处、未详、未决择之处,则存疑待决,不作定义。
《四分律行事钞》于唐代以后,异常盛行,故广为诸家研究。其中,以本书为其主要注释,盖本书之注释甚为详实,故颇受重视。又,本书之注释有宋‧则安《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一卷、宋‧道标《资持记立题拾义》一卷、日本‧远照《行事钞资持记资行钞》二十八卷等。
◎附︰《吕澄佛学论著选集》(五)附录〈宋代佛教〉(摘录)
(宋代)律宗是南山一系单传,其中心移于南方的杭州。宋初,得法宝律师传承的赞宁(919~1001)有律虎之称,很受帝室的推崇。从法宝七传而有允堪(1005~1061),普遍地注解了道宣的著述,达七部之多,所著解释《行事钞》的《会正记》尤其重要,因而继承他的一系有会正宗的称呼。他的再传弟子灵芝元照(1048~1116年),原学天台宗,后即采取台宗之说以讲律,也注解了道宣的三大部著作。他对于《行事钞》的著书称《资持记》,就一些行仪如绕佛左右、衣制长短等都有不同的见解,于是别成资持宗。后来此宗独盛,传承不绝,并东传于日本。宋末宝祐六年(1258)临安明庆闻思律师还请得道宣三大部著作及元照的记文入藏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