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加行


  西藏佛教之基本修法。藏密各派皆有其基本不共前行之规定。此等前行,通称四加行,乃修习无上瑜伽部一切密法之基础训练。各派所订之项目不尽相同;即使项目名称相同,其内容与次数之规定也往往各异。一般而言,四加行是指下列四项各修满十万遍(或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遍)。(1)四皈依︰此中往往包括大礼拜十万遍。也有再加念发菩提心偈十万遍的。(2)百字明(金刚萨埵净罪法)。(3)供曼达︰通常以七供为实修者。(4)上师祈请颂(上师相应法)︰往往加念本派祖师之咒。
  (一)四加行之功能︰四加行之功能主要是消业与培福,使行人有足够的资粮可以安心进修,不遭障难。依次言之︰以皈依、发心及礼拜建立信心基础;以金刚萨埵法净除业障;以供曼达积集福慧;以上师相应法请领传承之加持。进而思之,则每一加行皆可喻如以净水灌注泥水杯中。只要持之以恒,泥水终有变净之时。故知每一加行皆圆具皈信、领恩、消业、增福四面。圆融整体观之,四加行相辅相成,使行人成为法器之粗坯。
  (二)戒范之辅导︰由上净水灌注泥水杯之喻,可知欲期四加行之功效充分发挥,行人尚需防非止过,喻如不加泥水及堵绝杯漏。故有请师授戒,垂示教范之必要。一般以五戒、十善、菩萨戒、密宗根本戒、事师五十颂等为此期之要项。
  (三)四加行间之关系︰此点由上述四加行之功能已可想见。此处再补以图示︰
  上图之外观如一羯磨杵,杵之四端复各含一小羯磨杵。大羯磨杵之四方,顺密宗东、南、西、北四方有不动、增长、恩爱、除灭之意含,而配以特重该作用之加行。即以该加行之简称,分别为皈(依)、曼(达)、(上)师、金(刚萨埵),填入小杵之中心。每一加行复含四种作用,再顺次填入小杵之四端。大杵中心为行者以实修而总持之。大杵中心与四端以两直线相连,表示行者等持空慧与方便而修诸法。
  综而言之,四加行间之关系是︰一法圆具四法之作用;四法圆满一法之功能。
  (四)四加行与其前后修法之关系︰显教修法属因位方便,故资粮加行二道需经一阿僧祇劫方得圆满。四加行属果位方便之密法,能如法修者可望于数年之间圆满资粮之积聚。此为其殊胜处。
  共同前行乃建立正见基础之法;不共前行则为依见起修之初步。
  四加行圆满后,可以循序进修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但在四加行中已包含生圆二次第之观想,如观上师赐灌、金刚萨埵父母双运等等,只是较为粗浅,以便初学。此外,大礼拜调直气脉为圆满次第气脉、脉轮之开发打下基础。皈依项内,黄教有加入九接佛风者,红教有加入吸众生业气、呼自身福气以增长菩提心者。此等皆为圆满次第修气之预备。
  (五)四加行修习之次第︰
  (1)一法圆满十万,再修他法︰此种修法之次第,各有传承。上师相应法在黄教列为最先,在红、白二教则列为最后。一般主张之次第即前述之皈依、百字明、曼达、上师相应。但也可由行者自订次第,并无严格之讲求。
  (2)同时分别进行数法︰四加行法本之编排,通常是一种加行一种仪轨,分座而修。但一轨之中,可能包含两、三项都是要计十万遍的。例如四皈依仪轨中加入大礼拜,上师相应法中,除了上师祈请颂,还有祖师咒。此外还有把四轨合编,于一座中循序四法全修的。行者也可一日数座轮修诸法。例如礼拜累了,换修百字明;念诵倦了,接修供曼达。如此调息身心,易于持久。
  以上所述两类方式,行者可自择其一。此两种方式也可配合运用。
  (六)四加行共同之要点︰
  (1)共同之基础训练︰除了前述共同前行之外,从小、大、密三乘一贯阶梯的观点考察四加行法,可以发见下列几点是它们共同的基础训练︰万法体空、缘起妙用,及止观双运。行者若因宿缘深厚,一步即踏入密门,极宜补学显教之教授,尤其是上述佛理之研讨及止观之修习。
  (2)共同之观境︰皈依、礼拜及曼达皆观圣众形成皈依境。各派之观境不同,但皆包含上师、佛、法、僧、本尊、空行及护法。最好能安设皈依境之画像,以助观想。
  金刚萨埵法及上师相应皆观顶上智慧尊即上师,亦即皈依境中所有圣众及法宝之本体。依陈(健民)上师口诀,可观自顶金刚持或金刚萨埵之面貌为上师之面貌,以领加持。赞颂历代祖师而不知彼等形貌,可一律观为金刚持。
  修任一加行,行者皆应先观父母冤亲及六道众生环绕自己,同修此法;最后又回向功德给众生。此属胜义之行菩提心。
  以上所述共同观境,皆本心境不二之理,修习以心净境之能力,对治为环境所局限之凡夫意识心。此等观想并非意识想像,一旦成熟,可以体会传承之加持,可以扩展行者心胸于无限之全法界。初修虽鲜有观成者,但只要发心真实,信心坚定,一样可以领得圣众的加持。又所观之一切,皆如彩虹,空明无碍。
  (七)数量与证量之考校︰陈(健民)上师认为时量不如数量,数量不如证量。所证又有梦中、相中(醒梦之间),定中之等差。定中所见又有自见、他见及常见之别。故知行者当层层细检,勿以数量圆满自足。西藏苦修者往往一生中四加行修满数遍。也有上师要求弟子在满十万遍后继续修,直到有吉祥的相兆才准进修高法。总而言之,密法修途之进止完全仰赖上师之指导;但行人自检,以严格细密为佳。(林钰堂)
  ◎附︰姜贡康着仁波切着‧郑振煌译《了义炬》第二~五章(摘录)
  四加行之一──皈依与菩提心
  皈依的重心是在观想六皈依处(即上师、本尊、佛、法、僧、护法──统称之为“皈依境”),以及在观想皈依境时所念诵的六皈依文。我们在三宝前发愿,开始修行,以求成佛而度化众生。此时,我们就成为佛教徒,就会获得到三宝(佛、法、僧)和三根本(上师、本尊、护法)的护持,而免于生死轮回的流转。
  在噶举巴的传统里,皈依之后,立刻就要发菩提心,它的重心是在发菩萨愿,也就是发愿把自己的一切,完全奉献给所有的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解脱。发了这种菩萨愿,自己立刻就成为菩萨──也就是一位已确定的“未来佛”。
  皈依和发菩提心的仪式,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在皈依境的佛像前跏趺而坐,观想三宝和三根本坐在皈依树的五枝上。念诵仪轨中所描述的景象,同时观想一切众生也和我们一样如此念诵。
  (2)诵六皈依文及行大礼拜,各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遍。
  (3)诵菩萨愿及相关的发愿文。
  (4)渐渐将观想境界化光(空),然后使心安住下来。
  (5)回向功德。(以上第二章)
  四加行之二──净业除障的金刚萨埵百字明
  在皈依大礼拜和发菩提心之后,新学密者,在形式上因为修金刚萨埵法和念金刚百字明咒而净化了。这种净化作用,可以保证未来修行的功效。
  修行者必须先要袪除障碍修行的不净之物,包括在多世轮回中所造的身口意三恶业,以及那些业力的因︰无明或惑。
  虽然这种净化作用可以除掉过去的恶业,但它并不能保证一个人不受未来恶业的染污。所以,在做进一步的修行之前,任何新的恶业都需要忏悔和重新予以净化。因此,在修其他的法以前,一般都要先念金刚萨埵咒。
  迦鲁仁波切说︰一个人如果先接受金刚萨埵灌顶再念金刚百字明咒,则效力会增加很大。因为在灌顶仪式中,上师就是金刚萨埵的化身。他利用法器、宝瓶、甘露和香,首次为学密者净除业障。
  金刚萨埵修法的步骤如下︰
  (1)在金刚萨埵像前跏趺而坐,念赞颂文,观想他坐在自己的头顶上。
  (2)祈请他清净你的业障。
  (3)念赞颂文,并观想净化过程。
  (4)念百字明咒,同时用念珠计算念的次数。
  (5)念忏悔祈祷文。
  (6)观想金刚萨埵正在加持你。
  (7)观想化空、静坐。
  (8)回向功德。(以上第三章)
  四加行之三──圆成二资粮的献曼达
  为了准备修上师相应法(第四加行)和其他的修持,密宗行者必须先洗涤自己不良的品性和充实正当的品性。前述金刚萨埵仪轨,可以达成洗涤的工作;此处所述之“圆成”二资粮的曼达供,则可以达成充实的作用。所谓二资粮,就是福德和智慧。“福慧”是指善行的累积效果。“智慧”是对究竟实相的直接了解。
  二资粮之圆成︰(1)福德︰(1)布施之圆成,(2)持戒之圆成,(3)忍辱之圆成,(4)精进之圆成,(5)禅定之圆成。(此五项为善巧方便)(2)智慧:(6)般若之圆成。(此一项为般若智慧)
  如上所述,二资粮之“圆成”或完全获得,就等于是六度的实现,也等于善巧方便(悲)和般若智慧(空的证悟)的整合,前者是大乘的目标,后者则是金刚乘的目标。
  在修曼达供中,密宗行者重复把整个宇宙献给皈依境,这种至高无上的功德行为,可以圆成他的福德。他又了解到这种供养,受者和施者本身并无实体,而是空的,这种体认就可以圆成他的智慧。
  在金刚乘修法仪轨的开始,一般都会作一次简单的曼达供。在这种修持中,所结的“曼达手印”被用来象征宇宙。
  本章中的“曼达”这个名词,代表四种东西︰(1)金属盘(像倒置的饼盘),其上可放米;(2)米撮;(3)观想;(4)三者之总合。
  曼达供的修持包括︰
  甲、“坛城曼达”(drubpay mandala)的准备︰此即所谓的曼达,它代表皈依境。其中包括︰
  (1)左手拿着金属盘,以右手腕的内侧顺时钟方向擦盘三下,同时念两种净化咒。
  (2)放五撮米在盘上,观想它们是五皈依处,同时念观想文。
  (3)观想这些本尊与“真正”的皈依处结合。
  (4)放坛城曼达在覆盖着布的高桌上或佛坛上。
  乙、“手曼达”(chodpay mandala)的准备︰此曼达代表理想的宇宙,并把它供养给皈依境。其中包括︰
  (1)左手拿着第二个盘子,并以上述方式擦干净,念金刚百字明咒净化它。
  (2)念“金刚地基”咒,洒香水在盘上,观想它是金刚地基。
  (3)念“铁围山”咒,把米洒在盘子的周围边缘上,观想它是环绕宇宙的铁围山。
  (4)念观想文,同时把米撮放在盘子上,观想它们是理想宇宙的三十七供品特征。
  (5)念四行的短供养文,祈求纳受曼达供并赐与彻底的开悟。
  (6)念曼达咒,把一些米撒向空中,祈求达成献曼达供的目的。
  (7)把米从盘上抹掉。
  (8)念四行的短供养祈祷文,把米一一撒置在盘子上,以代表简化的七种宇宙特征,并同时要观想复杂的三十七种宇宙供品如上。
  (9)把米从盘上抹掉,随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尽可能的重复第(8)项和第(9)项的献供次数。
  (10)祈求大手印的获得,念七支行愿和结供祈祷文。
  (11)回向功德。
  当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遍长的或短的手曼达献过之后,这种修持就算完成了。(以上第四章)
  四加行之四──上师相应法
  当金刚乘行者成功的修完了皈依大礼拜,念完了净化业障的百字明咒,献完了充实资粮的曼达供以后,就完成了四加行的前三个加行。此时差不多就可以准备开始修持大手印了。唯一缺少的就是两个先决条件︰
  (1)需要有上师的授权和能力。这种工作只有本身已成就的上师,才有资格授予。
  (2)与这位上师之间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并象征性地获得允许进入他的传承。
  接受这二种先决条件,其中就包括修持上师相应法所必定能够获得的“加持”。因此,上师相应法是准备大手印修持之前的最后一个加行。
  因为在上师相应法的仪轨中,修行者要把上师观想成金刚持佛,然后再从金刚持接受四灌顶;所以他必须要对上师具有不可动摇的信心,确信上师真正是佛。本书作者康着仁波切认为这种信念必须要慢慢的培养。因此,他提供了很多培养这种信念的技巧。
  上师相应法的修持包括以下十五个项目︰
  (1)结跏趺坐,念观空咒。
  (2)观想你自己就是金刚亥母(多杰巴莫)。
  (3)观想金刚持,同时观想他就是你的根本上师,坐在你的头顶上,四周围绕着一切上师和其他的皈依处(即佛、法、僧、本尊和护法),并且要念赞颂祈请文。
  (4)向他们祈求。
  (5)念七支行愿供养文,同时要想你自己确实是在修持这七支行愿。
  (6)祈求加持能证悟佛的三身。
  (7)向大手印传承的上师们念长的祈请文。
  (8)向大手印传承的上师们念短的祈请文。
  (9)祈请上师们予以各种加持。
  (10)念“吾母,有情……”祈请文三遍,然后念噶玛巴咒若干遍。
  (11)念六行的加持祈请文,每次尽力多念。
  (12)祈求上师授予四灌顶;观想你已接受四灌顶及其以后所获得的果位。
  (13)观想上师化光,融入你体内。
  (14)让心止息静坐。
  (15)回向功德。
  为了圆满上师相应法的修持,第11项的六行祈请文必须要念满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遍。(以上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