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大河
又作四河。即恒伽河、新头河、婆叉河,与斯陀河。为《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二等所载,阎浮洲北部的四条大河。《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云(大正1‧116c)︰
“阿耨达池东有恒伽河,从牛口出,从五百河入于东海;阿耨达池南有新头河,从师子口出,从五百河入于南海;阿耨达池西有婆叉河,从马口出,从五百河入于西海;阿耨达池北有斯陀河,从象口中出,从五百河入于北海。”
兹略释如次︰
(1)恒伽河(gaṅga)︰又名殑伽河、兢伽河、□伽河,或单称恒河,另有生天河、天堂来河等异名。即今之恒河。为印度三大河之一。发源于尼泊尔西北之喜马拉雅山,初向南流,其后向东注入孟加拉湾。
(2)新头河(Sindh,Sindhu)︰又作辛头河、私头河、信度河、信陀河,意译验河。即今之印度河(Indus)。为印度三大河之一。发源于西藏西南隅开拉沙山(Kailas)之南,向西北流至喀什米尔北部,折而向南流经旁遮普,于喀拉蚩注入阿拉伯海。
(3)婆叉河(Vakṣu,Ikṣu)︰又作缚刍河、□刍河、婆输河、和叉河、薄叉河、博叉河,意译作胸河、青河。相当于《汉书》所载之妫水、乌浒水。即今之奥克萨斯河(Oxus)。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向西北注入阿拉尔海(咸海)。
(4)斯陀河(śītā,Sītī)︰又名斯多河、私多河、悉陀河、斯头河、徙多河,意译冷河。相当于《汉书》所载之药杀河。即今之查可萨提河(Jaxartes)。别名锡尔河(Sir-Daria)。发源于伊息库尔湖(I ssyk)南方之高原,流向西北注入阿拉尔海。
然有关斯陀河之地理位置,则另有异说。《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乌铩国〉条说该国都城南临徙多河。又〈商弥国〉条说出自大龙池而东流的一大河,至佉沙国西界与徙多河会合东流。〈斫句迦国〉条说自佉沙国东南行五百余里,济徙多河,逾大沙岭至斫句迦国。依此所载,徙多河似指今之叶尔羌河(Yarkand)。此外,《玄应音义》卷二十五及《慧琳音义》卷三十九等认为此河是黄河或黄河的上游。此即徙多河的下游与黄河上游在地下有连络之说。而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Kara-korum)山脉附近,出塔里木(Tarim)盆地,与喀什噶尔河(Kashgar)合成塔里木河,东流注入罗布泊(Lopnor)。至于此二说以何者为正确,则尚难作定论。
[参考资料] 《起世因本经》卷一〈阎浮洲品〉;《大楼炭经》卷一〈阎浮利品〉;《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一、卷三十四、卷四十五;《十住断结经》卷六〈辩才品〉;《大毗婆沙论》卷五;《大智度论》卷七;《大唐西域记》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