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宗
(一)教判名︰有下列二类︰
(1)后魏‧慧光所立︰乃依所诠理趣,将佛陀之教说分判为四种宗旨。又作四教、四宗教。据《大乘义章》卷一、《法华经玄义》卷十(上)等所载,四宗即︰
(1)因缘宗︰又名立性宗,系说明六因、四缘之义,且宣说诸法各有体性之教。即小乘中之浅教,相当于毗昙等所说。
(2)假名宗︰又名破性宗,乃谓诸法悉皆虚假,而否定其实在性之教。即小乘中之深教,相当于《成实论》所说。
(3)诳相宗︰又名破相宗或不真宗;谓诸法如幻即空,假名之相亦无所有之教。即大乘中之浅教,相当于《大品般若》、三论等所说。
(4)常宗︰又名显实宗或真宗,谓诸法的本体具有永远不灭的佛性真如,而为或迷或悟的根源。即大乘中之深教,相当于《华严经》《涅槃经》等所说。
此四宗之判,后为北方地论师广泛依用。此外,依《华严五教章》卷一所说,北齐大衍寺昙隐亦立此四宗之判。又,护身寺自轨更分第四为真实宗及法界宗;陈代耆阇寺安廪则另加真宗及圆宗而成六宗。
(2)唐‧法藏所立︰据《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入楞伽心玄义》等所说,四宗即︰
(1)随相法执宗︰又名有相宗,乃随事执相而说,主张诸法实有,但阐明六识而未能见佛性。为小乘诸部所说。
(2)真空无相宗︰又名无相宗,乃会事显理而说,主张诸法之相毕竟空,且说明二乘之回心。为《般若经》《中论》等所说。
(3)唯识法相宗︰又名法相宗,乃依理起事差别而说,主张诸法亦有亦空,阐明生灭之八识、五姓之各别。为《解深密经》等所说。
(4)如来藏缘起宗︰又名实相宗,乃理事融通无碍之说,主张如来藏缘起,阐明性相融会、事理相即之旨。为《楞伽经》《宝性论》等所说。
(二)因明(论理学)所立的四种宗(论证之命题)︰即(1)遍所许宗,即立论者和对方能共同认可的命题。(2)先承禀宗,即立论者所立的命题,被视为一派之主张而获彼此之认可。(3)傍凭义宗,即立论者以间接的方式所成立的命题。(4)不顾论宗,即以上三者除外所成立的命题。四宗中,前三宗均非适当的命题。
(三)三论宗所立的邪见四宗︰即外道宗、毗昙宗、成实宗、大乘宗。外道宗,包括印度九十五种外道及中国的儒家、道家等。毗昙宗,意指小乘的有宗。成实宗,意指小乘的空宗。大乘宗,则意谓方等大乘之宗。
《三论玄义》曾论及此四宗之优劣,其文云(大正45‧1a)︰“外道不达二空,横存人法;毗昙已得无我,而执法有性;跋摩具辨二空,而照犹未尽;大乘乃言究竟,但封执成迷。”
[参考资料] (一)《大乘玄论》卷五;《续高僧传》卷七;《法华玄义》卷十(上);《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大乘无差别论疏》卷上;《起信论本疏听集记》卷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