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德
(一)指大涅槃的果德︰即常、乐、我、净等四德。又称涅槃四德。语出《大涅槃经》卷二。“常”,常住之谓。指大涅槃中,超越时空,无生灭转变之果德。“乐”,安乐之谓。指大涅槃中,绝生死逼迫之患累而无为安乐之果德。“我”,真我之谓。指离妄执之我,而得八大自在之真我之果德。“净”,清净之谓。指离惑业之垢秽,而湛然清净之果德。
远离凡夫外道的四颠倒及二乘的四颠倒,才能证此涅槃四德。因此,《大涅槃经》卷二云(大正12‧377b)︰
“苦者计乐,乐者计苦,是颠倒法。无常计常,常计无常,是颠倒法。无我计我,我计无我,是颠倒法。不净计净,净计不净,是颠倒法。有如是等四颠倒法。(中略)若欲远离四颠倒者,应知如是常乐我净。”
关于此“常乐我净”四德与大涅槃本有果体的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的关系,若据天台家之意,有通别二途。依《摩诃止观》卷三之一所说,“通”时,如称法身四德等,法身、般若、解脱各有常乐我净;“别”时,系由转五阴等而将法身配常乐等。
《法华玄义》卷四说菩萨断无明,显中道佛性,故亦具常乐我净四德。《观经疏妙宗钞》卷一说修得之四德与本有之四德二义齐等,方是遮那身土之相。
(二)指转轮圣王的四种福德︰即大富、端正姝好、无疾病、长寿。又称轮王四德。语出《楼炭经》卷二。
大富,谓转轮王拥有无数珍宝、田宅、奴婢、珠玉、象马、工巧众等,富甲天下,无有匹敌者。端正姝好,谓转轮王颜貌端正姝好,天下无双。无疾病,谓转轮王其身自在,寒暑不侵,诸所饮食,愉快享乐,百病不生。长寿,谓转轮王常安稳长寿。
(三)指尘德、财物德、圣法德、解脱德︰据澄观《华严经疏钞》卷六十所述,尘德,谓五尘境,美丽无比。财物德,谓七宝无不珍奇。圣法德,谓三藏圣法无不齐备。解脱德,谓人人皆具解脱分,善得解脱者实繁广故。此外,《翻译名义集》卷三说具财宝、妙五欲、饶多闻、丰解脱等舍卫四德。
(四)指善法(dharma)、智慧(jñāna)、离欲(vairāgya)、自在(aiśvarya)︰为数论外道所说。又称四有。善法者,如《金七十论》卷上云(大正54‧1250c)︰
“夜摩尼,尼夜摩。夜摩尼者有五︰一者无瞋恚,二恭敬师尊,三内外清净,四减损饮食,五者不放逸。尼夜摩亦五︰(一)不杀,(二)不盗,(三)实语,(四)梵行,(五)无谄曲。十种所成就,是故名为法。”
智慧者,智有二种,一是外智,二为内智。外智谓六皮陀分,即︰(1)式叉论,(2) 毗伽罗论,(3)劫波论,(4)树提论,(5)阐陀论,(6)尼禄多论。内智谓三德及我。由外智得世间,内智得解脱。
离欲者,离欲有二种,一外,二内。外者于诸财物,已见三时苦恼,谓觅时、守时、失时。又见相着杀害二种过失。因此见故离欲出家,如是离欲未得解脱,此离欲因外智得成。内离欲者,已识人与三德异故求出家,先得内智,次得离欲,因此离欲故得解脱。
自在者,自在有八种︰一者微细极邻虚,二者轻妙极心神,三者遍满极虚空,四者至得如所意得,五者三世间之本主,一切处胜他故,六者随欲尘一时能用,七者不系属他,能令三世间众生随我运役,八者随意住,谓随时随处随心得住。
又据该论卷中所说,成就如上四德有三途,即︰(1)因善成就,如迦毗罗仙人由空化生时自然有四德。(2)自性成就,如梵王四子生时,已具足四德之自性身。十六岁时,不藉加行,四德自然显现。(3)变易得,师身名变易,因师身故,弟子恭敬亲近听闻得智慧,因智慧得离欲,因离欲得善法,因善法得八自在。
[参考资料] (一)《大涅槃经》卷二十三;《大涅槃经疏》卷四、卷六;《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卷三;《胜鬘经》〈颠倒真实章〉;《佛性论》卷二〈显果品〉;《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二)《长阿含经》卷十八〈转轮圣王品〉;《中阿含》卷十四〈大善见王经〉、卷十五〈转轮王经〉;《起世经》卷二。(四)《印度六派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