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教义
十二卷。隋‧智顗述。又名《大部四教义》《大本四教义》。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实为《维摩经玄义》释名中的一段。内容分为七部份,即︰(1)释四教名,(2)辨所诠,(3)明四门入理,(4) 明判位不同,(5)明权实,(6)约观心,(7)通诸经论。但宋、元藏经皆缺明权实以下的部份,唯《高丽藏》具足而分之为十二卷。又,本书自古流传有四卷、六卷、十二卷等三种版本,虽卷数有别,内容实无增减。
依《四教义》卷一所载,此书之撰,有下列意趣︰
“近代诸师,各为理释。今所立义,意异前规。故略撰四教门,用通大师渐、顿、不定、秘密之踪。若能达斯旨者,则如来权实信矣。”
依该书所述,所谓“四教”,即指藏、通、别、圆四种教法。因此,本书系以申明四教之态度,疏解《维摩经》之重要义理。并兼及大小乘之重要教义。其内容略如下述︰
(1)释四教名蕴含五义︰即正释、核定、引证、料简及明经论用教多少不同。
(2)辨所诠则含四义︰即约四谛理、约三谛理、约二谛理、约一谛理,且复各有明理、明教、明经论三科。
(3)明四门入理包含五义︰即略辨四门相、正明四门入理、悉檀起四门教、约十乘观法成门义、信法两行四门不同。
(4)明判位不同有六义︰即约三藏教、约通教、约别教、约圆教、约五昧、约经论多少。
(5)明权实有三义︰即明权实、明格位、明兴废。
(6)约观心︰即依四教为四意。
(7)通经论︰即对诸经论及此经为二意。
本书之注释有︰修圆《四教义问答》一卷、证真《四教义私记》一卷、贤洲《四教义记》三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