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料简
又称临济四料简,或四料拣。为临济义玄禅师所设四种应机教化的方法与态度。即(1)夺人不夺境,(2)夺境不夺人,(3)人境俱夺,(4)人境俱不夺。《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云(大正47‧497a)︰
“师晚参示众云︰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时有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孩垂发白如丝。僧云︰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云︰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僧云︰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云︰并汾绝信,独处一方。僧云︰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云︰王登宝殿,野老讴歌。”
盖人境原无差别而唯一性,然若放之则千差万别,故师家之作略亦应千机万用。义玄即以此四句明示宜应机应时而与夺随宜,活杀自在。
四料简中之“人”,是主观作用,是自我。“境”是外界,是客观。
“主观”即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执著「我”者,为人师者必须夺除此执着,教诲弟子以客观的立场思考。这是夺人不夺境。
其次,有些学人执著于外境──例如贪恋金钱、名位、荣华,无法获得心灵上的自由。对于这种人,教导他成为内省的人是最重要的;必须教诲他成为心灵的主人才行。这是夺境不夺人。
人境俱夺是夺其一切,使之赤裸裸,具体上是指亲身体验禅定的静中三昧。
人境俱不夺是指让万物生存,将一切众生视为佛。让每个人认识自己就是自我的独尊者。
这是临济禅师指导学人时因材施教的几种方法,而这又可以归纳到动中三昧、静中三昧之中。
关于此四料简,或有认为是义玄依普克、克符弟子之问法而起的对机说,或有认为是根据达磨大师所示入道四行观而成立的。此与洞山良价禅师的五位说,均广行于禅家。
[参考资料] 《大慧禅师普说》卷十六;《人天眼目》卷二;《五灯会元》卷十一;《圆通大应国师语录》卷上;关田一喜着‧曾桂美译《坐禅的理论与实践》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