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时坐禅
谓一日中定时行四次坐禅,即黄昏坐禅、后夜坐禅、早晨坐禅、晡时坐禅。兹依《永平清规》卷上〈辨道法〉所说,略述如次︰
(1)黄昏坐禅︰谓日没后二刻半(约下午八时),闻昏钟,即搭袈裟,入云堂就被位坐禅。
(2)后夜坐禅︰谓四更三点时(约凌晨二时),于被位坐禅,不需搭袈裟。
(3)早晨坐禅︰谓晨粥罢,小顷(约上午十时),维那于僧堂前挂坐禅牌,次鸣板,首座大众即搭袈裟入堂,就被位面壁坐禅。
(4)晡时坐禅︰谓云堂之午斋终了,大众收蒲团出堂,回众寮暂歇,待至晡时(约下午四时),出蒲团坐禅,不需搭袈裟。
此四时坐禅,或有省略后夜坐禅,而称三时坐禅。又,《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所说的“坐禅五事”,其一“当随时”者,即谓四时坐禅。
◎附︰蒋扬贡噶〈藏传佛教之四座瑜伽〉
“四座瑜伽”为藏传佛教修行者于黎明、上午、中午、傍晚四段时间,对本尊进行生、圆次第之相应修法。有行斋戒者,除素食、过午不食外,晚间不倒单以第一座瑜伽于深夜修之。直至黎明时明星初现,以遵释迦于菩提树下初睹明星之证悟之时段。第一座瑜伽,多半修无上密续、黑文殊等即身成佛之法。
上午时段修第二座瑜伽,多修绿度母、大白伞盖等佛母以回遮障难,增添福慧。中午第三座瑜伽,有修佛前上供、上师相应法者。傍晚第四座则修护法大黑天、吉祥天母等。然亦有闭关时,全修一本尊,以克期例者。
《密宗道次第广论》则引毳译师言︰“初座广修一切仪轨,日中下午座间,自化光明变成吽字,由此变成能依所依曼陀罗已,灌顶以下全修。最后一座,广修一切仪轨。”
《四百五十论释》︰“言座间者,谓于日中、日边、夜半、刹那现起圆满曼陀罗轮,供养称赞等如前修,至睡眠时,应当眠卧。”
[参考资料] 《禅林象器笺》〈丛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