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有(梵catvāro bhavāḥ)
众生在流转生死的轮回圈中,其一期生死的四个阶段。即死有、中有、生有、本有。“有”,表存而不亡之义。五蕴和合的有情虽轮回生死,却常在三界,故分一期生命为四而称四有。
(1)死有(梵maraṇa-bhava,藏Ḥchi-baḥi srid-pa)︰指临终的一刹那。《杂心论》卷九称之为坏有。
(2)中有(梵antarā-bhava,藏bar-ma doḥi srid-pa)︰介于今世生有与来世生有之间的五蕴身。又作中阴、中蕴、中阴身。亦即指自死后至投生为下一世众生之前的生命现象。期间最长为四十九天。
(3)生有(梵upapatti-bhava,藏skye-baḥi srid-pa)︰生缘成熟而托生母胎,在出生之时的最初身。
(4)本有(梵pūrva-kāla-bhava,藏sṅon-logs-kyi srid-pa)︰由生有至死有之间的生命历程,又可细分为羯罗蓝位等胎内五位及婴孩等胎外五位。即常人所谓的“活着的时候”的生命现象。
但四有之说并非各宗派皆共同承认。如其中之中有,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等皆主张其不存在,而说一切有部则倡中有实存说。此外大乘诸家中,唯识宗确认四有,但《涅槃经》则主张其有无并不一定。
关于四有的时间长短,生有、死有各为生死之一刹那,本有、中有则长短不一。尤其中有,或说至多四十九日,或说中有不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