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谛论(梵Catuḥsatya-nirdeśa)
四卷。婆薮跋摩造,陈‧真谛译。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是解说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义的典籍。依卷首云(大正32‧375a)︰
“大圣旃延论,言略义深广。大德佛陀蜜,广说言及义,有次第庄严。广略义相称,名理互相摄。我见两论已,今则舍广略,故造中量论,利益说受者,令正法住。若人达四谛,四信处难动,不更视他面,永离四恶道。八等人天识,后必至苦际,故造四谛论。”
可知作者是由于迦旃延及佛陀蜜多所著内容的广略不及理想,欲亲自造中庸之论,故成此书。
本论共有六品,分述如下︰
(1)〈思择品〉︰叙述佛说经(四谛)的因缘,及圣谛为何为四的原因,并解释圣、谛等义共十数条。
(2)〈略说品〉︰叙述四谛之顺序及体相。
(3)〈分别苦谛品〉︰以苦谛的广分别为首,详述八苦等四十余条。
(4)〈思量集谛品〉︰说庚谛位居苦谛之后的缘由,分别佛的自问自答、渴爱的相事缘等十数条。
(5)〈分别灭谛品〉︰阐明灭谛位居苦谛之后的原因,列举灭的事相缘等十条,及涅槃的别名六十六句等。
(6)〈分别道谛品〉︰述说引起道谛的原因,详解八圣道等五十余条,并分别圣道八分的次第等。
[参考资料] 《法经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七;《大藏经南条目录补正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