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重出体


  法相宗用以显示一切诸法之体性的四种轨范。又称四出体。即摄相归性体、摄境从识体、摄假随实体、性用别论体。此说原为护法、最胜子、亲孕人所说,后窥基亲闻于玄奘三藏,而记载于《大乘法苑义林章》《成唯识论述记》等书中。兹略释如下︰
  (1)摄相归性体︰指若摄一切有为相而归于无为之性体,则一切诸法皆可说是真如如来藏。依此,则除一真如外,更无他法。《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云(大正45‧252c)︰
  “摄相归性体,即一切法皆性真如。故大波若经理趣分说,一切有情皆如来藏。胜鬘经说,夫生死者是如来藏。无垢称言,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贤圣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诸经论说如是非一。一切有为、诸无为等有别体法,是如之相,譬如海水随风等缘击成波相,此波之体岂异水乎?一切诸法随四缘会成其体相,然不离如。”
  (2)摄境从识体︰又称摄境从心体、摄余归识体,指摄一切所缘之境而归于识体,则一切法可说皆是唯识。依此,则识之外更无别法。如华严等说三界唯心,心所从心王而名为唯识等即是。
  (3)摄假随实体︰指摄假法而归于其所依之实法,则不相应法等可说即是色心之分位等。依此,则除色心等之实法外别无假法。《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云(大正45‧252c)︰“摄假随实体,即诸假法随何所依实法为体。如说瓶等,四尘为体,诸不相应色心分位,即以所依分位为体。对法论说,不相应行色心等中是假立故。是说不害等即无瞋等,此类非一。”
  (4)性用别论体︰又称假实别论体。即性相假实各别论其体。依此,则一切法皆可说有其体。《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云(大正45‧252c)︰“性用别论体,色心假实各别处故。瑜伽等说,色蕴摄彼十处界等。此类众多。”
  此上所述,乃《大乘法苑义林章》依略广深浅之次第,依次而分别诸法之体。又,《法苑义林章》卷一及《说无垢称经赞》卷一,另举别种四重出体,即︰(1)因缘法门,(2)唯识法门,(3)无相法门,(4)真如法门。此中,唯识及真如二门即前述四重中第一第二。因此总合二种四重出体,则唯有六。又,前者可称为“法相四重”,后者称为“观门四重”。
  此外,《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一(本),列举五门、八门、六门等之出体。如︰
  (1)圆测谓有五门︰即摄妄归真、摄相归识、以假从实、三法定体、法数出体。于前三门又依次开立真妄差别、识相差别、假实差别,合成八门出体。
  (2)慧观立有六门︰即五法自性体(心、心所等五法)、三相差别(三科法门)、摄义归名(名言所熏摄一切法)、摄假归实、摄劣归胜(心识)、摄相归性。
  (3)旧摄论师亦立四门︰谓随名义别体、摄义归名体、摄尘归识体、摄事归理体。
  [参考资料] 《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解深密经疏》卷一;《大般若经理趣分述赞》卷上;《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上;《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