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因中无果(梵a-sat-kārya,藏Ḥbras-bu sṅa-named-pa)


  谓因中未必具有果性。系古代印度六派哲学中胜论学派的主张,为六派哲学中数论学派的“因中有果”论之对称。胜论师认为,因有“和合因”及“不和合因”二种,必须众因和合始能有果。因此质量因中未必有果性。如泥虽为瓶之因,但必待助因而后方能成瓶,故立因果别异论。《中观论疏》卷二(本)云(大正42‧23c)︰“卫世师执因中无果,故名为断。以因中无果,因灭于前,果生于后,故名为断。”此外,尼夜耶及后期的弥曼差等学派亦采用此因中无果论。
  [参考资料] 《摩诃止观》卷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