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圆佛教
韩国佛教的新兴宗派。朴重彬(号少太山,1891~1943)创于1916年。原名“佛教研究会”,1945年始改名为圆佛教。圆佛教的寺院,以一个圆圈(一圆相)为佛法的表征,并用以取代一般寺院中的佛像。此派教徒认为︰一圆相,是法身佛、是宇宙万有的本源、是诸佛诸圣的心印、是一切众生的本性。此派的宗教思想可分二门。即︰(1)真空妙有──修行门,(2)因果报应──信仰门。
圆佛教在创教之初,即注重教化、教育与慈善事业。1935年,创教者朴重彬在全罗北道完州郡设立农场,以求经济自主。其继任者鼎山宋奎在二次大战后,成立战灾同胞救护事业会,并创“唯一学林”(圆光大学之前身)。1953年,再创东山禅院,专门训练弘传圆佛教教义的教化人材。此外,又设有孤儿院、疗养院、医院等。至于文化事业方面,1951年成立圆光社,专门从事出版与印刷,同时发行代表圆佛教的机关杂志《圆光》。
1962年,鼎山与世长辞,继承宗统者为大山金大举。目前圆佛教信徒约有百万人。教团组成份子分在家、出家男女四众。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设有支部。
◎附︰柳炳德〈圆佛教〉(摘录自《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二期)
朝鲜王朝后期,国内出现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崩溃。五百余年的王室虽然还勉强维系,但是外戚把朝,王道日衰。大院君执政,欲中兴王权,然奉行锁国政策,日益孤立。闵氏一家得势,实施开放政策,其后果却是缔结了1876年的江萃岛条约,使近代朝鲜陷入了悲剧。王朝政纲紊乱,加之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对农民的剥削,最终引起人民的反抗,民乱此起彼伏,先后发生了1882年的壬午军乱,1884年的甲申政变,1895年的乙未事变,1896年的俄馆播迁等乱事。此时中国、日本、俄国相继在朝鲜战场角逐。1895年中日战争中国失败,退守东北。1904年日俄战争再度爆发,朝鲜在丧失了外交权之后,又被迫签订乙巳保护条约,军队被解散,司法权继之被剥夺。1910年八月二十九日朝日合邦条约签订,五百年王朝彻底终结,朝鲜终于沦为耻辱的殖民地时代。
朝鲜半岛的沦亡,使宗教界也陷入了不可统御的混乱局面。朝鲜固有的儒释道三教信仰系统丧失了根本机能,巫术迷信泛滥,佛教隐居山野,堕落为独善其身之小乘,在社会已几无反响。儒教只剩下虚伪礼节和空论的躯壳,道教则颓为无所事事之养身术。即便是自西方泊来的基督教也受到无尽的迫害,仅不过维持命脉而已。东学也逃不脱劫难,受苦于斯。多难兴邦,混乱的时代呼唤着救世的伟人出来,否定现实,追求未来的救世主义倾向,造就了新兴宗教──圆佛教的出世。
圆佛教的产生与发展
圆佛教的创始人是朴重彬,字号少太山,创教后被弟子们奉为教祖,尊称大宗师。少太山于1891年出生在朝鲜全南灵光郡白岫面吉龟里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在少年时代就对宇宙、自然社会种种现象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喜欢探讨各种奥秘成因,问这问那。及长成青年,痛感于社会腐败,人心不古,乃钻研宗教,致力于人生的探讨。他祈祷山神,求问于道士,实践苦行,冥思坐忘,然终不得解其惑,心中始终充满了“将来如何是好呢?”的疑问,也受到了邻里的嘲笑。1916年少太山正值二十六岁,一天,他正在冥思入定时,听见村邻正在议论东学的《东经大典》,突受启发,对《大典》之“吾有灵符,其名仙药,其形太枉,又形弓弓”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以后,他又与儒学大师讨论《周易》的“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方,与鬼神合其吉凶”之理论,依次钻研各种学说,解答疑惑,由迷渐悟,“不越一念顿成正觉”,体验了“清风月上时,万象自然明”的大悟境界。
少太山不离故乡,在家修道,终成大觉后,开始宣教,一时皈依者甚众,连过去嘲笑他的邻里也拜其门下,聆听教诲。当时在日本殖民政府的压迫下,少太山为处于沉闷和彷徨的民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和实践,因之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和动力,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拥护。1916年底,少太山在众多的皈依者中挑选出九人作为骨干培养训练,开始建立教团。他提出“物质开辟未来,开辟精神”的口号,率领弟子买卖木炭筹集资金,并且强调“我们开始从事的事业不是一般普通人都能做的,既然如此,故一定要更加努力和忍耐。现在我们的生活都处于贫困之中,如果没有特殊的节俭和勤奋,就不能有未来事业的坚固基础。”1918年少太山利用积累的资金开始从事家乡地区的围海造田工程,全团人员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奋斗一年造就了三千余坪水田的奇迹。围海造田的成功增强了团员的济生医世,为公道献身的信心。少太山又带领大家祈祷三月,歃血为盟,获得了法界的认证。他们的成功使世人刮目相看,吸引了众人,扩大了影响,传教的事业急遽发展,进入了正法教化的时代。
1920年少太山相继撰写了一系列著述,基本教理大致完备。1924年在益山郡北一面新龟里(现名全北里里市新龟洞)设立本山,宏展兴教事业。但是日本殖民政府实行严格的高压政策,不准任何名称或形式的新宗教出现,迫不得已,教团只好以“佛教研究会”的学术团体身份委曲行世。嗣后,少太山和弟子继续发扬开拓精神,垦荒造田,渔市商贾,产业大增。弟子们白天辛苦劳役,晚上精进道学修行,实践理事无碍和灵肉双全的精神和一圆相的教理。1927年又创立了“人才养成所连合团”的人农事业,即人人兴农,育成教育的制度。随着少太山事业的发展和影响增大,教团日益显示了民族自主的性质,独立的呼声渐渐高涨,时人称他为朝鲜的“甘地”,为此曾受到殖民政府警察的几次搜查,结果教团在高压暴政下曾被迫解散。1943年六月一日少太山去世,享年五十三岁。
少太山逝世,十人团之一的宋升山(又名宋奎)继任师志,为第一代宗法师。他领导教团在日寇的暴虐下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维持法脉。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解放,教团开始有了转机,从此一跃极大地发展。升山宗师改“佛教研究会”为“圆佛教”,恢复了师祖的本义,光大师说。他主持发起了因战争受灾的同胞救护活动,在汉城、釜山等地设立救护所、孤儿院,实施救济海外归国同胞,举办思想演讲会,兴办教育,普及朝文运动等,竭尽全力帮助政府渡过危难混乱的时期。1946年圆佛教在本山建立了第一所“唯一学林”。1949年又创出版社,开始进行文化教育运动。1950年设医院,1953年办孤儿院,1958年新立了教科书编修所。与此同时升山宗师还撰写了《建国论》,阐述了圆佛教的理论,规定了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将其社会化、世俗化,教团的仪礼、体制最终形成制度化。短短数年,圆佛教一跃而起,迅速发展成为韩国的一大宗教。1962年升山宗法师圆寂,大山金大举接任第二代宗法师。同年,举办开教五十年纪念会,积极传教,扩大影响。1965年圆佛教又与国内其它宗教团体一道成立“韩国宗教协会”,同时又在美国等地建立寺院,在世界各地传教。1971年圆佛教再次召开“开教五十年纪念会”,来自国内外的教徒参加了会议,会上提出“真理是一个、世界是一个、人类是一家、一同在世界工作,开拓一圆世界”的口号,把一圆思想付于大同世界。
圆佛教与佛教的关系
圆佛教是朝鲜近代出现的新兴宗教,但却以佛教的面貌行世,可见其与佛教因缘甚深。升山宗法师在〈大宗师圣碑〉中写道︰“大凡天地循环四时,日月代明,故万物得其生成之道,世上佛佛继也。圣圣相传,故被众生济度之恩,此为宇宙自然之法则。古时,灵山会后经过正法和像法时代,到了季法时代,不实行正道,遍满邪法,精神失势,物质支配于天下,日益增深生灵之苦海,这就是救主大宗师再出现于世上之机缘。”
考少太山发心求道和大觉的经过,难找与佛教有缘的情形,但是后出的圆佛教思想家和注释者却是以佛教为教法之渊源。《圆佛教创建史》第六章载︰“又从(少太山)发心动机看,其得道经路拟属偶然,但各种事实却符合佛陀之教示。”此话应显示少太山的觉悟境界符合佛法。少太山创立新教团,是引导一切生灵到广大无量乐园,即︰“诸君先研究这佛法之大意,应该自觉生老病死,因果报应之理致。我早先知佛法大意,可是至今不说这内容,原因是诸君的水平还未及真理,而且现在仍存轻视佛法之弊端。所以无论何人,只是向佛教略表敬意而已,并没有开人心之发现和礼佛的时代。但是无论教法之正邪真伪,只随人心之趣向,以顺其方之教化,致力于发心信仰,若今能发现根本真理,用功成就,真正修行,引导一切众生福慧两路,可说不得不依止佛法之主体。”从上所述,少太山所构想的未来朝鲜主要宗教,仍当以佛法作为主体不可。
从圆佛教的立场来看佛教革新运动,其范围应很宽大。少太山决心先从大同真理统一东西思想界,后又采往古圣贤与哲人诸说为己用,并承认佛教思想为主体。以佛法为中心,绵密探究诸宗教及哲学思想,在吸收了诸教理及思想后,才可成为圆满具足之真理,故所谓大同之真理,即是回归诸真理之本源。有鉴于此,就可理解圆佛教为什么不应称为佛教的分派,传统的宗教到了现代以后仍自认为各宗派法系自居,而圆佛教与它们不同,圆佛教阐扬的是原始佛教的正统观念和局部的真理观。它在内部自觉努力开发主体,向佛教的根本精神靠拢、再现,在外部网罗东西,采取调和诸家真理的姿态。
下面我们可以从圆佛教教义上找到佛教革新的一些特点。
(1)圆佛教主张各种宗教都归结为根本真理,后打破真理观的局限,所以按现代观点,佛陀的人格也应没有界限。
(2)外来的宗教如果能被吸收,即使其努力甚微,但终能以小成大,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圆佛教就是以外域的佛教为我所用,改造成为本地的宗教。
(3)传统佛教分出世间和世间二法,修行者超脱世间之外,因之佛教被认为是方外之人的信仰。圆佛教却要改革这种弊端,强调佛法是生活之理念,开佛法信仰之门路,入世求法,在世间中解脱。
(4)建立事事供佛,处处佛像的信念。每天事佛,礼拜佛像,竭尽诚意。圆佛教认为这就是法身佛之应化身。
(5)禅是寻找佛陀之心而守护己心,不必为了统一散乱之心,逃避现实而约束坐禅。圆佛教认为除了每日黎明应修禅之外,其它时间应行无时禅,既无处不是禅,无时禅应是最高的禅法。
(6)提倡灵肉双全和动静一如的境界,改圆满修行取代偏僻修行。过去即使有信仰的人也充满世欲,结果成为没有专长或不做光吃的寄生者。圆佛教就是要打破这个观念,从衣食住行之中获得真理。
圆佛教教理及思想之展开
圆佛教的教理主要收集在1920年以后少太山撰述的《修身之要法》《齐家之要法》《强者和弱者进化之要法》《指导人准备之要法》《人生之要道、四思四要》和《功夫之要道》等著作中,以及升山和其它教徒的著述中。此外,佛教的《金刚经》和一些儒道教经典也是教徒经常研读的课本和教理的思想渊源。
少太山大觉后,把他证得的体会称之为“一圆相”。撮其大要为︰“万有是一体性,万法是一根源,不生不灭之道和因果报应之理互为根基,形成了一个圆机”,用“○”表示。它既是信仰,又是修行之标准,更是表现真理的特征。但此圆相并非属于少太山一人专利,在他之前东西方哲学宗教中都存在过这种认识过程。即以圆表示不可言状的穷极真理之象征。
古希腊爱里亚学派的创始人巴门尼德反对自然哲学派的主张,认为世界表现了不可分的球形象征,他所探究的存在之穷极的实体,自然也以圆形表示。
基督教多米尼克僧团的爱克哈特曾画了一圆,进而说明此圆来自于神门并又回到神门,人间也通过此圆而归为一神。
东方的佛教称超越非有非无之空,《易》之所说太极,《老》《庄》之无极,都认为归结于圆相。中国宋代周濂溪在《太极图说》中又迳直把无极和太极联系而画一圆,用以解释阴阳五行和宇宙人生之关系。传统的印度阿字观法,要求行者在心中冥想圆形月亮,亲证梵我合一的境界。
现代心理学家荣格(C. G. Jung; 1875~1965)说人类深层心理见解用圆来表现,圆轮是无意识之象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圆相在表现终极真理的共通性,即古今东西诸种宗教哲学皆以圆来象征说明终极存在的根源、整体性和无限循环的特点。少太山体验的超越象征的实相世界,以一圆相为话头,不断追求象征之意味,实为前人知识的集锦,反映了把信仰更真理化的基本内容。
以一圆相象征实相世界是真理,非言语推断或理论判断而得来的,它是直觉的产物,不是思维的结果。一圆相不是相对真理、现实的真理,而是绝对真理和真理本源之象征。在《圆佛教正典》中如是解说︰
“一圆是宇宙万有之本源,诸佛诸圣之心印,一切众生之本性,无大小、有无之分别,不变生灭去来,断灭善恶业报,顿空言语名相之处,随顺空寂灵智之光明,出现大小有无之分别,善恶业报之分别,宛然言语名相,露现如掌中之珠玉,真空妙有之造化,道宇宙万有,无时应劫,隐显自在,即是一圆相之真理。”
可见一人大觉之心符合一圆真理,凡夫众生所蕴佛性即为一圆真理,体用相接也是一圆真理,故一圆就是圆满平等,无限绝对,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可言状的终极真理。圆佛教的命名就依止这一圆真理而得。它是在韩国的特殊环境下出现的新宗教。少太山以佛法构建教理体系,但又集诸宗教的根本一圆真理,可以说他超出了佛教的思想,把大众的宗教生活引入时代化、大众化和生活化的方向。第二代升山宗师秉承师志,发挥一圆是诸佛心印一同的思想,提出“同源道理、同气连续,同拓事业”的三同伦理主张,为各种宗教的交流沟通和理解提供了可能性。
圆佛教的组织制度和仪礼
圆佛教的组织可分为教化和教政两大系统,它们是在成立佛教研究会时的章程中就基本确立,沿袭至今未变。
教化系统渊源于草创的十人教团。当时规定,十人团中一人为团长,负责指导团员的宗教生活,团副是团长的助手。团员按资历又分为上位团员和下位团员,居上位者有义务辅导下位者,有时也在下位团员中互选团长和团副。虽然圆佛教的势力扩大,但十人团制度一直继承下来,少太山在世时就担任了团长。他逝世后团长改为选举产生,增加了更多的民主成分。现在教化系统主要用于增进信徒信仰和训练修行实践,同时也行使布教的职能,吸收一些非教徒参加教团,皈依教会。
教政系统实为教会的行政机构。初创时期因大小事务均由少太山统管,故谈不上还有行政系统可言,随着教团的扩张,才开始分立。所以它是后出的职能机构或部门。宗法师是教会的最高领导者,次之是辅助宗法师的咨询委员会。首位团会是教团的最高决议机构,下设专门委员会。教政院是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制定各种计划,下设企划堂、总务部、教化部、文化部、教育部、训练部、财务部、公益部、国际部等各科分支机构。不管是教化还是教政最后都受首位团会的领导。
圆佛教的三大事业是教化、教育和慈善,三者齐头并进,规定了教会事业的发展方向。教化在教堂进行,引导教徒具备教祖一样的人格。灵山圣地玉女峰下的九间道堂是最早的祖堂。它最初是少太山率领弟子围海造田时的办公地点,以后又成为血印祈祷之本部,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以教堂为中心的教化活动是圆佛教的重要事业。
教育事业始于1946年设立的唯一学林,当时只是作为教徒的培训中心,以后渐次发展成为圆光大学、圆光男女高、初中。此外还有灵山大学和东山培训院等教育培训中心。圆佛教的教育事业至今已成体系,各个教育场所不仅进行宗教知识教育,而且还有世俗教育和道德教育,比重也越来越大。
慈善事业也是始于战后的汉城普和院之慈善机构,现已遍布韩国大部地区。圆佛教的慈善事业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救济活动,而是以圆佛教精神来指导社会参与、社会改革、社会正义、社会福祉的活动,实现无我奉公之精神。教会的资金来源于教内企业经营的收入、宗教仪式的收入和教徒的捐施。现在教内已有教化事业会、育英事业会、法恩事业会、四大奉公会、圆冒会等多种慈善团体。
圆佛教的制度显示了时代化、生活化和大众化的内容,具体表现如下︰
(1)诸经典和教科书用现代朝鲜语编纂。
(2)教徒都是依靠自力生活,有正当职业或专长的人。
(3)教徒衣食简朴,顺应时代的发展。
(4)按照法位高低确定法统,不依出家或在家的分别确定。
(5)已出家者是否结婚,随顺己愿,不受限制。
(6)所有教堂都建造在教徒聚居地,便利教化,有利教徒的宗教生活。
圆佛教的仪礼也具有时代性、实质性和生活化的特征。所谓时代性,一言蔽之,即制定礼仪的动机和特点,表现了对过去礼法的革新及符合时代的实践,礼仪的根本精神,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使之更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强调囿于传统的祖制,一成不变。所谓实质性是指基于仪礼制定的根本精神,礼法要脱离以往的形式主义做法,以节俭朴素为宗旨,以对世界有益为目标。所谓生活化,其前提是参与现实生活,能够使人类安定生活,圆满达成正确的人际关系,产生向上生活的活泼泼的创造力。《圆佛教礼典》中曾经分门别类地阐述了通礼、家礼、教礼和革新过去礼法的不同内容,也就说明了行使中道实践,面对根本精神,革新的礼法是综合各家之后而提出的圆满的最佳礼法,因此圆佛教的礼法是根基于东西各家之不变的根本精神的综合反映。
少太山自称无产大众和被压迫下的底层民众。他看到了世界包括朝鲜存在的弊端,把社会弊病划分为钱之病、抱怨之病、依赖之病、不会学和教之病、没有公益心之病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弊病之社会及其治疗法》的法门。他大觉之后依据一圆相真理创立了圆佛教,在现代社会得以发展,已具规模。他的目标已经开始实现,圆佛教正在变得日益成熟和乐观。
[参考资料] 李殷哲译(日语)《圆佛教教典》;柳香秀《韩国圆佛教无时禅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硕士论文);张曼涛〈韩国佛教的新宗派──圆佛教〉(《现代佛教学术丛刊》{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