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圆澄(1561~1626)


  明代曹洞宗僧。会稽(浙江省)人,俗姓夏。字湛然,别号散木道人。年十七丧父,十九丧母,家贫,充邮卒,因错投公牒,以惧辱而自投于江。漂流数里,为渔者所救。后,遇一僧。僧视之曰︰“是能出家有大用。”师乃出家为僧。
  出家后,投玉峰,始习文义。后访隐峰,为隐峰所重,授以“念佛是谁”之公案。复往天荒山妙峰和尚处剃染,随后从云栖袾宏受具足戒。又谒大觉方念,蒙印可。后,出世弘法于寿兴寺,历住云门传忠广孝寺、径山万寿寺、嘉兴(浙江省)东塔寺、云门显圣寺、山阴(浙江省)寿圣寺、海盐(浙江省)天宁寺、南京圆觉禅院、绍兴府(浙江省)华严寺诸刹。天启六年示寂,享寿六十六,法腊四十三。著有《湛然圆澄禅师语录》八卷、《宗门或问》一卷。其中,《宗门或问》答客所问,广论参禅念佛之胜劣难易,颇为后世禅林所传习。
  ◎附︰丁元公〈湛然圆澄禅师行状〉(摘录自《湛然圆澄禅师语录》卷八)
  (前略)壬午(1582),往天荒山,妙峰和尚处剃染,恳求要诀,峰惟指念佛。冬无复裈,而通宵参究,未尝就枕。三年充圊头,行难行苦行。
  乙酉(1585),叶家山闻二僧论傅大士法身偈,便能记持经书,解一切道理。往北塔寺不纳,逊居荒庙中,五日不粒,坐参不倦。
  诣云栖,求莲池大师授具。还访南宗师,入门便问曰︰“‘海底泥牛衔月走’是甚么意?”宗一喝,师不能答。遂愤然曰︰“不悟不休。”即于天妃宫,掩关三年,不发一语。偶阅语录,至雪窦与僧论“柏树子”话,有行者颂曰︰“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师便能转机着语。
  又因灯灭,隔窗取火,有省。随颂一首令呈南,南曰︰“我道他是个人,犹作如是去就耶!”师闻,复令请益,南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参。”师于此渐入。
  (又掩关宝林寺三年)一日,忆乾峰和尚“举一不得举二”话,遂豁然无疑。颂曰︰
  “举一举二别端倪,个里元无是与非;雪曲调高人会少,独许韶阳和得齐。二老何曾动舌,诸方浪自攒眉;拟议鶢过新罗,刻舟求剑元迷。”
  又颂云门“十五日”话曰︰
  “日日犯黄土,日日是好日。铁蒺藜兮无孔笛,分付禅和莫近前。拟议须教性命失。”
  从此,于“海底泥牛”话,及诸□讹公案,一切了了,出语皆脱窠臼,不存规则矣。
  启关参锦堂和尚,锦大赏曰︰“宗门寥落极矣,再振之者,非子而谁?”时戊子岁(1588)也。
  又二年,一夜静坐凝寂,忽若虚空霹雳,声震大地,须臾而苏,遍体汗释,如脱重担,此庚寅(1590)七月二十一日也,时师年已三十矣。性根洞朗,言语契机,于诸佛事,不思议应,于诸经旨,玄会彻微。
  诣云栖莲池大师,一日举高峰“海底泥牛”话,师推出傍僧曰︰“大众证明。”大师颔之。又火浴僧回,大师问︰“亡僧迁化后,向甚么处去?”众着语皆不契,师出云︰“谢和尚挂念。”大师休去。
  既还越,日乞食,暮宿塔山金刚神脚下。时大学士金庭朱公,太史石篑陶公,太学浚元张公,同游应天塔下宝林寺,至天王殿,闻鼻鼾齁,使觉之,问曰︰“何人?”师曰︰“无事僧也。”诸公与酬问数语,相谓曰︰“语淡而味永,高人也。”揖师问︰“依止何所?”师曰︰“饥则化饭吃,倦则此地打眠耳。”诸公共茸静室以居。
  师一日静坐,忽如冷水泼身,诗偈如泉涌,自念曰︰“此聪明境耳。”时己丑(1589)春也。自此囊锥渐露,贤士大夫争重之。
  万历十九年辛卯,慈舟和尚谒普陀回。至绍兴憩大善寺。(中略)黄两高居士请于止风涂说法。师趋座,呈所见求证。舟问曰︰“止风涂向青山近,越王城畔沧海遥时如何?”师曰︰“月穿潭底破,波斯不转眉。”舟又问洞上宗旨。师呈偈曰︰
  “五位君臣切要知,个中何必待思惟。
  石女惯弄无针线,木偶能提化外机。
  井底红尘腾霭霭,山头白浪滚飞飞。
  诞生本是无功用,不觉天然得帝基。”
  舟曰︰“语句绵密,不落终始。真当家种草也。”遂召入室印证,复曰︰“汝后鼓两片唇皮,截断天下人舌头有分在。”即付法。偈曰︰“曹源一滴水,佛祖相分付。吾今授受时,大地为甘露。咄!五乳峰前无镞箭,射得南方半个儿。”
  师始匡徒说法,称人天师也。
  [参考资料] 《五灯会元续略》卷二;《五灯全书》卷六十二;望月信亨着‧印海译《中国净土教理史》(《世界佛学名著译丛》{51});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