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圆珍(814~891)


  日本天台宗寺门派开祖。台密的重要推展者。赞岐(香川县)那珂郡人,系弘法大师空海之甥(侄),俗姓和气。十五岁登比睿山,师事义真,天长十年(833)受菩萨戒,此后十余年间于山中潜心修习。嘉祥三年(850),任内供奉禅师。仁寿三年(853)入唐,从般若怛罗、物外、良谞、法全、智慧轮诸师研习天台、密教、悉昙要义,并至长安龙兴寺受两部灌顶。天安二年(858),携经论章疏、道具、法物等返国,住比睿山山王院。
  贞观五年(863),师在园城寺为宗睿等人授传法阿阇梨灌顶。十年,奉勒任延历寺第五世座主,又获赐三井园城寺,作为传法灌顶道场。其后,入宫讲经说法,深受尊崇。宽平三年示寂,世寿七十八。追谥“智证大师”。著有《法华集论记》《授决集》《大日经指归》等书。门人有惟首、猷宪、增命、尊意等人。
  ◎附︰村上专精着‧杨曾文译《日本佛教史纲》第二期第十四章(摘录)
  睿山的第五代座主智证大师圆珍,俗姓和气,赞岐国那珂郡人,是弘法大师之侄。年十五归于义真和尚门下,天长十年(833)在年分试中及第,又回到山上幽居了一纪十二年。承和九年(842)从传教大师的法孙、广智阿阇梨之徒德圆受传三部三摩耶。十三年,满山的僧众议论说︰“圆珍大德,年齿虽轻,但习学显密二教,博览其他宗义,才德超伦拔萃,智略高深。应选拔他当本宗学头,以劝勉长幼,扶掖上下。”圆珍即被推举为睿山真言宗的学头。此时圆珍三十二岁。嘉祥三年(850),他立志去唐朝求法,向天皇上表陈述其意。天皇深感其诚恳,许他入唐求法,并且另外敕命他任“内供奉”。仁寿元年(851)四月圆珍离开京师去太宰府。由于无便船,白白地经过二年多,仁寿三年八月,乘唐朝商船离开本国,因遇海风漂泊到琉球,第六天才到达唐朝福州的连江县,州吏对他款待很周到。圆珍入福州的开元寺,会见般若怛罗三藏,受传梵学和密教,且得到诸部的经疏三百余卷;接着前往台州,至国清寺,听物外和尚讲止观之教。物外是道邃的弟子广修的门徒。在这里,圆珍抄得天台宗教法有三百卷左右,又拜访禅林寺,参拜智者大师的遗迹。后又到越州开元寺,从良谞和尚受学天台宗教旨。良谞与物外是同门,是智者大师的九代法孙。唐‧大中九年(唐宣宗年号,855),圆珍辞别众人从洛阳赴长安,拜谒法全阿阇梨,受瑜伽密旨,与日本的圆载一起入金、胎两界的曼荼罗(坛场),受苏悉地的大法。接着,又请受三摩耶戒,受传两部的大教阿阇梨位灌顶。又到大兴善寺会见智慧轮三藏,学两部的秘密旨义。大中十年五月,回到越州的开元寺,再次谒见良谞和尚,得经法文共七十余卷,拜别以后又前往天台山。当初传教大师入唐时,曾在禅林寺建造一院,以备后来学法的僧侣居住。“会昌法难”后,院舍随之颓毁。于是,智证大师乃在国清寺的止观院里建造止观堂,且修建一所房子,以成全祖师的愿望。全寺的僧众都很高兴,题名为“天台山国清寺日本国大德僧院”,僧清观为其住持。大师在天台山只一年,大中十二年(858)六月,乘商人李延孝的船只,经十余日后于天安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回到太宰府。
  三圣(最澄、圆仁、圆珍)入唐,虽然所传授的互相不同,但在携回的典籍方面,唯独智证大师圆珍带回的最多。其数目达四百余部一千卷。回国以后,一个叫做李达的人根据大师的嘱托,送来了藏经的阙本一百二十余卷,大师后又派僧三慧去搜求抄写了阙经三百四十余卷。大师在唐前后六年多,归国后,据勒旨住在睿山的山王院。其携回的书全部由太政官收藏。在贞观元年(859),由于江州大友氏的请求,大师把书迁移到三井园城寺,贞观八年奏请以此寺作为天台宗的别院,他被命为此寺别当。他又创建唐坊,把携回的典籍移存此处。贞观十年,蒙勒以三井寺作为传法灌顶的道场。此年六月担任天台宗座主。在职共二十四年,于宽平三年(891)十月二十九日圆寂,年七十八岁。智证大师出于慈觉大师之后,大力地发展了台密教派,在总持院的灌顶坛,奉勒为遍照僧正授三部的大灌顶;在园城寺灌顶坛,又为宗睿僧正行密宗灌顶;这个苏悉地的大法,完全与其他各部不同。规定此法必须登上阿阇梨位后才能传授。智证大师以猷宪、康济二人作为三部大法的阿阇梨,贞观六年(864),在仁寿殿设立大悲胎藏的灌顶坛,入坛者有天皇及太政大臣藤原良相等三十余人。贞观八年又在冷然院建立持念坛,专为宝祚长久进行祈祷。大师又首次奏请,为睿山的大、小“比睿明神”设置《大毗卢遮那》《佛顶一字轮王》二经的年分度者。大师的官位至法眼少僧都。延长五年(927)十二月,追赐圆珍以“智证大师”谥号。
  大师灭后,其徒惟首(虚空藏座主)、猷宪(持念堂座主)、康济(莲花房座主)、增命、良勇(谷座主)、玄览(华山座主)、尊意(法性房座主)等人都先后继承座主的职位,管理一山。增命最初是圆澄和尚之徒,在延最的门下,后随慈觉学习天台教义,又从智证大师受传三部大法,他继承传教大师和圆澄的遗志,与延最共同建成了西塔院。延喜五年(905),宇多先帝行幸睿山,由增命授大戒、灌顶以及苏悉地的大法,又在千光院,接受阿阇梨位。其先,增命是园城寺的长吏,接着受任睿山座主,以其法有效验升任僧正,临寂之时,遗奏天皇,请赐先师圆珍以大师谥号。增命就是静观和尚。尊意和尚也深深通达密法,有“意外灵验”的名声。当平将门反叛的时候,他在睿山讲堂修演不动安镇之法,以降伏此乱。这个奇异传说,至今仍脍炙人口。
  [参考资料] 《智证大师传》;《日本纪略》前篇;《元亨释书》卷三;《天台宗延历寺座主圆珍传》;大野达之助《日本佛教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