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圆融


  指诸法圆满融通无隔历,一法具一切法,一切法入一法,镕融无碍。天台宗的圆融三谛、圆融三观,华严宗的事事无碍、六相圆融,皆是圆融的教义。
  智顗《观音玄义》卷上有(大正34‧877a)“法界圆融,像无所像”之语。四明知礼诠释此中之“圆融”云(大正34‧892b)︰
  “法界圆融者,色心依正以即性故,趣指一法遍摄一切,诸法遍摄亦复如是。法法互遍皆无际畔,乃以无界而为其界,此之法界无不圆融,即百界千如,百如千界也。是故得云唯色唯心,唯依唯正,若不尔者,即非圆融。”
  此系依《法华经》所谓实相之理,就本具性德以释圆融。
  在华严宗方面,《华严五教章》卷四云(大正45‧503a)︰“法界缘起,乃自在无穷。(中略)圆融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可说其状相耳。”
  据《五教章通路记》卷二十六所述,圆融法门,皆在法界家中,本自具足,相貌无尽,旧来成就,法性常然。已古来今常恒自在,周遍无碍,为本来所具之真实功德。此非新成,非改转。是故名为法界之实德。此系依《华严经》所谓法界无尽缘起之说,名一一圆满具德自在无碍为圆融。
  [参考资料] 《四教义》卷六;《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下;《台宗纲要》;《华严经旨归》;《华严五教章》卷一、卷三;《华严发菩提心章》;《三圣圆融观门》;龟川教信《华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