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圆通寺


  (一)位于云南昆明市内东北隅︰前临圆通街,后接圆通山。由于山色深碧,巨石盘旋,有如螺髻,故古称螺峰山。圆通寺始建于唐代南诏时期。原名补陀罗寺,后毁于兵火。元‧大德五年至延祐六年(1301~1319)重建,改称今名。明、清二代亦曾多次修建。
  寺由圆通胜境坊、八角亭、圆通宝殿、小榭曲廊等建筑群组成。其中,圆通宝殿初建于元代,其后曾经数度修葺。殿宇采用重檐歇山式,殿内有元塑佛像及明塑青、黄二龙。
  (二)位于江西省星子县西北二十里处︰庐山诸刹之一。为南唐李后主所建,宋代称之为圆通崇胜禅院、同安崇胜禅院。
  (三)位在福建省仙游县东北的后参山上︰寺建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现存之殿宇为清代康熙时所重建。
  寺宇依天然石窟而建,三座递升,连成一体。左右依石崖者为龙虎楼。前殿依顺山势,凭借石洞凿为山门;中殿乃单檐歇山式的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全身塑像,两旁有十八尊樟木雕成的罗汉像。
  殿后有九仙洞,建于一片形似巨瓦的石页岩下,左右两洞相通。左洞供奉九仙全身,洞门上题刻“九鲤仙”,右洞中有许多壁画。
  (四)位于台湾省台北县中和市︰初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由妙清开山,其徒达圣、达精先后接掌寺务。历经五十一年,于民国六十六年完成全部工程。寺内建设宏伟,寺门外有巨型石狮,寺门内有弥勒殿、大雄宝殿、宝塔、极乐院、寮房等建筑。山崖峭壁上刻有一硕大之“佛”字,及弥勒佛像。民国七十一年完成圆通寺图书馆以纪念开山祖师创寺之艰辛。现任第四任住持为如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