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圆顿止观


  三种止观之一。“渐次止观”以及“不定止观”之对称。指不经过由浅入深的阶段,一开始即缘纯一实相,以体证“实相外更无别法”境界的止观。
  据《摩诃止观》卷一(上)以及《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二所述,圆顿行者初观实相虽无初后别,但以二十五方便为豫修,后以十法成乘为正修。正修中,就“通”而言,于日常起动不止的吾人第六意识,简去善恶二心,在羸劣无记的阴妄一念上凝作三千三谛妙观,住纯一实相,其行相除实相外不见别法;就“别”而言,犹如随自意三昧,纵任善恶无记三性,广就六作(行住坐卧语默)、六受(六根领纳六境)而豁达自在地修止观。
  圆顿止观与渐次、不定二止观都是智顗得自慧思所授,其《摩诃止观》十卷,即在详说圆顿止观。
  ◎附一︰智顗《摩诃止观》卷一(摘录)
  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己界及佛界,众生界亦然。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无苦无集故无世间,无道无灭故无出世间。纯一实相,实相外更无别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
  ◎附二︰田村芳朗着‧慧岳译〈天台法华的真理观〉(摘录自《天台思想》第一部第二章)
  所谓“止”是停息心的动摇,住于本源的真理;“观”是以不动的心智的努力,正确的即事物而观察真理。故止属定,观属慧。合起来则可用寂照、明静来解释。
  从假入空,从空入假,中道第一义,是依“观”(三观)而树立的。天台智者大师又将之运用于“止”,立“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二边分别止”。所谓“体真止”,乃体认空的真理而安住的意思;“方便随缘止”是以巧妙的方便,随缘于现实(假)诸相而安住,“息二边分别止”是平息空与假的二边分别,由不执而住于不偏的中道。要之,三止三观是空假中三谛的体验、实践面。
  为了三止三观之说明与理解的方便,故将它说成是阶段性的(次第三观),其实它本来是同时的(不次第三观)。从假入空观就是从空入假观,就是中道第一谛观。即空即假即中;若是空的话,则一切皆空;若是假的话,则一切皆假;若是中的话,则一切皆中。《摩诃止观》卷五(上)说(大正46‧55b)︰“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把握三止三观的同时性、一体性,此称为“圆顿止观”或“一心三观”;天台智以此为止观的终结。
  在修习真理的实践中,首先舍去对自己执着之人我见(主观的)与执著于对象的法我见(客体的),而成为人空(人无我)、法空(法无我)及人法不二、空。这就是从假入空观,是从二到不二。又再从对人法不二、空的熟习,而能将人(自己)与法(对象)自在的显现和活动。此即从空入假观,是从不二到二。最后,摄持为空即假、假即空、不二而二、二而不二,此即中道第一义观。
  空、假、中的相即
  修习真理的方法包含着上述的阶段,但这些阶段本来却不是隔别的。譬如人空是舍弃自己的主观;换言之,即是以对象为对象的客观性看法。这就是说,把对象当作对象而自在的活动。另一方面,法空是客观地看待对象而不执,换言之,就是确立自己的主体性。这就是说,把自己当成自己而自在的活动。
  前述人马一体的实例,所谓“鞍上无人,鞍下无马”,不是舍弃马走与人骑的状态,而是强调马走得很好而人也能巧妙的驾御,即如名马由名骑士骑乘而成为一体的状态。故从假入空,即为从空入假。掌握不二、空不外就是二假之正确的活动。
  再举一个生活上的例子,如骑脚踏车,最初见到车时,始知如何骑法(法我见‧客体的),其次,便是要如何才能将车随顺自己的运用(人我见‧主观的)。但实际骑上去的时候,并不如想像的顺利,即容易导致摔倒致伤,虽伤而再骑,骑而再伤的状态(生死轮回)。这是无法运用AB不二、空的真相,而执于AB二相的形态,即迷于AB二相(迷有)。
  但在不知不觉中,却能顺利的骑好脚踏车。此时乃无车与自己的意识(空),此即不二一体的契合。但是这个不二、空的状态不是不骑车,而是车作为车而正确的动(人空‧客观的),自己也作为自己而自在的骑车(法空‧主体的)。AB不二、空,即AB二者正确的活用(妙有)。因此AB不二与AB是二,绝不是不同的。所有被称为专家技艺的,都是透过这种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的。
  由从假入空、从空入假,以至空即假、假即空的次第性、阶段性的说法,乃是为了说明的方便或理解、修习的方便而施设的。对于真理的本质而言,本来从始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因误解而固执于空,堕落于虚无,失去现实的生成与展开的就是二乘(小乘)者。本来而真实的“空”,是具有现成现实的生成与展开的,这称为“真空妙有”。在龙树菩萨的《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说︰“由于空性的成立,所以一切成立,若空性不成立,则一切不能成立。”这就是主张,一切皆空即一切皆成。故天台智者大师强调圆顿止观乃至一心三观。
  [参考资料] 《法华经玄义》卷十(上);《止观义例》;《止观大意》;《法华经三大部读教记》卷十五;《止观辅行讲义》卷一;《止观辅行讲述》卷一;安藤俊雄《天台学──根本思想只屘の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