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地居天(梵Bhūmy-avacara-deva,藏Sa-biaḥidbaṅ po)


  “空居天”之对称。佛典谓居住于空中之天众为空居天;谓居住于地上之天众为地居天,亦即六欲天中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如《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云(大正27‧692b)︰“已说成立风水金轮诸海山洲地居器已,次辨成立空居诸天、大梵天等所居宫地。”《俱舍论》卷十一云(大正29‧59b)︰“若空居天唯住如是日等宫殿,若地居天住妙高山诸层级等。”
  色界诸天与六欲天中,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等四天皆在空中,故称空居天。反之,四天王天与忉利天依止须弥山,故名地居天。
  又,密教金刚界曼荼罗外金刚部诸天类分为五种,地居天配置在第三或第四种。如《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云(大正18‧285a)︰“诸天有五类。(中略)第四地居天主藏天等无量诸天及后。”施护译《大教王经》卷十云(大正18‧373a)︰“又复地居诸天主众,其名曰守藏,号金刚母娑罗。风天号金刚风,火天号金刚火,俱尾啰天号金刚大恶。如是等四,即金刚灌顶努多主。”
  此谓藏、风、火、俱尾啰等四天与其后皆住地上,故名地居天。此系吸收印度教诸天而配列于外金刚部。又称其为努多主,系因努多(dūta)意为天使,为神人之间的媒介;将供物传达给神,将神的恩惠传送予人间者,故谓彼等为“努多主”。此外,《秘藏记》释五类天之句时,谓上界天是色界及无色界,虚空天是夜摩天以上之诸天,地居天是四天王天、忉利天。
  [参考资料] 《顺正理论》卷三十一;《陀罗尼门诸部要目》;《理趣释》卷下;《俱舍论法义》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