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地狱得道


  天台宗所立的论题。即论述身处八难处之一的地狱界,是否能闻法得道。大抵说来,感应之义遍通十法界,故若有得道之机,虽身处地狱界仍能闻法得道。如新译《华严经》卷四十八〈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云(大正10‧255c)︰“彼世界中地狱众生遇斯光者众苦休息得十种清净眼,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又如《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云(大正21‧643a)︰
  “尔时婆薮从地狱出,将九十二亿诸罪人辈寻光来诣娑婆世界。(中略)诸罪人第一首者名曰婆薮,汝今当知,世尊未出世时,此人造不善行入于地狱经历受苦,汝不见耶,此华聚菩萨摩诃萨放大悲光,因此光明得从阿鼻大地狱出而来至此。”
  天台家约乘、戒之缓急而判得道之机。就众生对于戒(持戒)、乘(闻法)之不同态度,而分佛教徒为四类。此即︰乘戒俱急、乘急戒缓、戒急乘缓、乘戒俱缓四种分别。此中地狱得道之人相当于第二句;即以其戒缓堕狱而以乘急闻法得道。《摩诃止观》卷四(上)云(大正46‧39a)︰
  “以事戒缓命终故,堕三恶道受于罪报,于诸乘中何乘最强?强者先牵,若析空乘强以三途身值弥勒佛,闻三藏经乃可得道。(中略)若即中乘急以三途身值弥勒佛,闻华严经作利根得道,是故佛说渐顿诸经,龙鬼畜兽悉来会座,即是其事。破事戒故受三恶身,持理观故见佛得道。”
  或说地狱身得道一由宿世乘急之因缘,二由佛、菩萨之赴应。如《法华玄义》卷四(上)谓菩萨以二十五三昧中无垢三昧之慈应地狱机缘,其文云(大正33‧722a)︰
  “菩萨自破地狱诸垢时,句句皆有慈悲誓愿,冥熏法界,彼地狱有若有机缘关于慈悲,以王三昧力法性不动而能应之,如婆薮、调达示所宜身,说所宜法,彼地狱中,若有善机以持戒中慈悲应之,令离苦得乐,有入空机以生、无生慧等慈悲应之,令得真谛,有入假之机以无量慧慈悲应之,令得俗谛,有入中机以无作慧慈悲应之,令得王三昧。”
  然依《大智度论》卷三十九所说,地狱众生以重罪故不应得道。二说显然有很大的出入。但《大智度论》卷十又云(大正25‧135c)︰“复次三恶道亦有受道,福少故言无。”此论意谓鬼畜得道者较多,相对地,地狱得道者较少,以少故言无,并非谓身处地狱全然不得道之意。
  此外,《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十之二亦论地狱得道较人天得道殊胜,文云(大正46‧443c)︰“三恶得道良由有慧,见属慧性故悟道甚疾,诸经不说三恶道中有慧性者,以少故耳。福德生天不悟道者良由无慧,故知带见沉沦,纵堕三恶闻法易悟胜于人天。”
  又,就法华列众不列地狱,其故何在?依《法华文句》卷五所述,诸道苦乐是因于戒之缓急,能否见佛闻法则因于乘之缓急,而戒有粗细,故果报亦有优劣;同时,乘分大小,故所见所闻亦有权实之差别。至于无色诸天不来法华座,反列中阴,此乃一实乘缓、三权乘急之故。又地狱罪人不出法华会座,反列方等,亦因一实乘缓、三权乘急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