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多子塔(梵Bahuputraka-caitya,巴Bahuputta-ka-cetiya、Bahuputta-cetiya)
中印度毗舍离(Vesālī)城的四塔(或谓六塔)之一。又名千子塔、多子支提、放弓仗塔。位于毗舍离城之西。
关于此塔由来,有三说︰
(1)依《高僧法显传》〈毗舍离国〉所载,昔恒河上游有一国王,其小夫人生一肉胎,大夫人因妒,谓其乃不祥之兆,即盛于木函掷恒河中。时下游有国王游玩赏景,见水上木函,乃拾而启之。观其内有千子,形貌端正特殊,遂携回扶养。及长,甚勇健,所战皆捷。后攻其生父之国。小夫人上城东高楼,见千子来,谓其乃己所生,勿作叛逆事。更以手构两乳,乳出五百道,俱入千子口中。千子知是其母,即舍弓杖。后人即于此舍弓杖处建塔,名为千子塔。相传此千子即贤劫千佛。《大唐西域记》卷七亦有此类传说。并谓千子生父为梵豫王,养父为乌耆延(Uḍḍiyāna)王。
(2)据《辟支佛因缘论》卷下载,昔王舍城有大长者,生育子女各三十人。不久,子女亦婚娶。长者因见彼等有忧喜苦乐,乃依之作观而得辟支佛道。后舍身入涅槃。眷属为其造塔庙,时人称为多子塔。
(3)依《联灯会要》卷一载,世尊曾于多子塔前,分座予摩诃迦叶,围以僧伽梨,密付其正法眼藏。此即古来禅家所谓之“多子塔付法说”。
[参考资料] 《大般涅槃经》卷上;《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祖庭事苑》卷八;《五灯会元》卷一;《佛祖历代通载》卷四;《禅宗正脉》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