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多罗那他佛教史(藏Dam-paḥi chos-rin-po-che ḥphags-paḥi yul-du ji-ltar dar-baḥi tshulgsal-bar bston-pa、Dgos-Ḥdod kun-Ḥbyuṇ)


  十七世纪西藏学者多罗那他所撰的印度佛教史。全书四十四章。系多罗那他(Tāra-nātha)参照布顿(Bu-ston)的《善逝教明法生宝藏史》,巴达哈底(Bhaṭaghati)的《传说华鬘源流》《文殊师利根本怛特罗经》及《异部宗轮论》等书编集而成。西元1608年完成。作者多罗那他,生于1575年。西藏藏州人,为藏传佛教觉囊派僧。
  本书首先列举书中人名二0一人。第一至十二章所述,自阿阇世王起至迦腻色迦王举行第三次结集为止,内容为小乘佛教传布的情形。第十三至二十七章,叙述大乘佛教兴起后,龙树、提婆、无著、世亲等人的弘法著述活动。第二十八至三十七章,叙述波罗(Pāla)、斯那(Sena)两王朝时期,秘密佛教盛行、衰亡的过程。第三十八至四十四章,叙述超戒寺的传承、小乘的分部、真言乘的起源及佛教造像工艺的流派。
  本书特色,在于后半部对后期大乘时代及对密教的叙述。就中,对波罗王朝诸大寺内学者的记述,内容较他书更为丰富。然而,本书也和印度史家一样,不乏历史混乱之处。因此,近代学者多只承认其史料价值,而不视为完整的信史。
  自古以来,本书即为学界所知。1869年,德国A. Schiefner将之译成德文,题为《Tāranāthas Geschichte des Buddhismus inindien》,和原典一起刊行。其后,也出现俄文版。1928年(日本‧昭和三年),日本学者寺本婉雅译之成日文,题为《タ一ラナ一タ印度佛教史》出版。此外,本书分别有王沂暖(节译)、陈济博、张建木等人的中译本。1980年,印度加尔各答又出版拉玛钦巴的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