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乘五蕴论(梵Pañca-skandha-prakaraṇa,藏Phuṅ-po lṅaḥi rab-tu byed-pa)
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大乘光等笔受。又名《五蕴论》《依名释义论》《粗释体义论》。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书依大乘瑜伽行派的教说,简要阐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科。为法相宗的重要入门书之一。
本论首列五蕴名目︰(1)色蕴,(2)受蕴,(3)想蕴,(4)行蕴,(5)识蕴。其次由于小乘萨婆多部将五位七十五法中的有为七十二法分类成五蕴,因此本书也将大乘五位百法中的有为九十四法分类为五蕴。其中,色蕴指五根、五境、无表色,受蕴是受心所,想蕴是想心所,行蕴是除受想心所之外的一切心法及不相应行法等六十七法,识蕴是阿赖耶等八识。其次依十二处、十八界,以分类五位百法。
注释有安慧《五蕴论分别疏》(Phuṅ-polṅaḥi rab-tu byed-pa bye-brag-tu bśad-pa),及唐‧地婆诃罗所译的《大乘广五蕴论》。此外,有德光《五蕴论注》及A. Sahi rtsa-lag《五蕴疏》等书。今仅存藏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