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乘修心七义论释


  阐述大乘修持原理之典籍。印度‧无著贤菩萨造。民国以后由慧海等译出。收在《大藏经补编》第九册。
  本书阐明修心七义,首先揭示︰“清净三学修觉心,宏扬圣教遍十方,住持正法顶庄严,敬礼无等上师足。三世佛子共行道,出生利乐大宝藏,由善弟子数劝请,谨依师语而开显。”此中义理,可分七义,兹分述于下︰
  (1)明所依加行法︰先学诸加行,此中有三︰
  (1)修暇满难得,(2)修死殁无常(3)修生死过患。
  (2)正修菩提心︰修胜义、世俗二菩提心。
  (3)取恶缘为菩提道︰有意乐、加行两法。意乐系由世俗、胜义二菩提心转诸恶缘为菩提道;加行系以集净二种殊胜加行,转恶缘为菩提道。
  (4)抨为一世修持︰修习五力,即牵引力、修习力、白种子力、破坏力及愿力。
  (5)心修成之量︰强调一切大小乘法,所为皆在调伏我执;修法是否成就,端视我执对治与否。
  (6)明修心三昧耶︰此有三义︰(1)修心不违戒,(2)不现怪诞,(3)不堕党类。
  (7)明修心学处︰述明修心不退,倍复增长之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