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乘无相妄执
指大乘学人妄执无相空。出自道绰《安乐集》卷上。一般而言,大乘的正意在于谈真俗二谛,其所谈虽有深浅之异,但真谛空无相不离俗谛有相,不许偏有偏空,然而不得大乘正意的学人却偏执空无相,以为一切空空寂寂,完全否定缘起差别之相。如是妄执空无相的结果,堕于所谓恶取空的邪道,拨无、不惮因缘果报,排斥往生净土的行业,并视之为取着偏见者所作,且诋毁受持戒律为无用的闲事业。
《安乐集》卷上提及非议往生净土者之说云(大正47‧8b)︰“或有人言,大乘无相勿念彼此,若愿生净土,便是取相,转增漏缚,何用求之。”以及无视戒律者之说云(大正47‧8b)︰“世间有人,行大乘无相亦不存彼此,全不护戒相。”
这些因妄执无相而产生的病态现象,潜伏在大乘教义兴盛时期,而在隋唐时代,这种病态现象有着显著增长的迹象,其言行对当时真摰的修道者,不论是在修净业方面或持戒修善方面,都给与不少的妨害。智顗《净土十疑论》的第二疑谓(大正47 ‧78a)︰“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乖理哉。”怀感《释净土群疑论》卷一谓(大正47‧35b)︰“如是等诸大乘经究竟了教,咸言诸法空寂,何因今日说有西方净土为所生之土,众生为能生之人,劝人著相起行依不了义经。”智顗《摩诃止观》卷四之一谓此云︰少得空解而起邪见,破毁戒行而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