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乘止观法门
四卷(或说二卷)。相传为陈‧慧思所撰。略称《大乘止观》,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论述大乘禅定之学的著作。内容先略述止观法门之纲要,其次以“五番建立”之体例,分五门阐述大乘止观之要义。此五门略如下列︰
(1)止观依止︰谓以意识依止于心,以修止观;初破小乘人执,次破大乘人执。
(2)止观境界︰谓分别依他真实三性。
(3)止观体状︰约染浊清净二种三性以修止观。
(4)止观断得︰谓三止三观之除障得益。
(5)止观作用︰谓证甚深法性之体,起法界无碍之用。
此中,依止门是开止观之解,后四门是示止观之行。依此而修者,初心行人,由名字入观行,依自性清净心以为依止,观照自性,息灭幻魔,圆伏五住烦恼,进而粗烦恼断,入相似位,由此再进,豁尔心开;入分证、断三障、证三德,莫不由此。又,卷末附有礼佛止观、食时止观、大小便利时止观等法,尤为初学入门之要途。
依卷首宋‧遵式序文所述,本书失传已久,宋‧咸平三年(1000)遵式始得之于日僧寂照。卷首题“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故被视为南岳慧思之作。然而在本书中,不仅随处可见南岳灭后始译成的《大乘起信论》一书的章句,且〈止观依止〉章中真妄和合的梨耶、染净缘起之解说,及空不空如来藏说等,皆与《起信论》所说酷似,因此本书应是《起信论》译后的作品。就此,日本宝地坊证真及普寂德门曾提出质疑,有人以为此书系大华严寺昙法师所作。
本书现存注释本有了然《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四卷、明‧智旭《大乘止观释要》四卷。
[参考资料] 《七帖见闻》卷一(本);《摩诃止观复真钞》卷三;《起信论义记讲述前编》;圣严《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