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梵Mahāyāna-naya-ṣaṭ-pāramitā-sūtra)


  十卷。唐‧般若译。系叙述护持国界、菩萨所修的六波罗蜜法及其功德。又称《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六波罗蜜经》《理趣六度经》,或《六度经》。收在《大正藏》第八册。
  本经由十卷十品构成,卷一〈归依三宝品〉,先说佛宝有佛身、佛德二种,并举出三种法宝详释。其次阐明三种僧宝,劝勉众人归依。卷二〈陀罗尼护持国界品〉,述说甚深理趣、决定了义、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多及其真言。卷三〈发菩提心品〉,列举五种发心,以令未发者知如何发心,已发心者知如何修行。卷四〈不退转品〉,详说三种不退转心。卷五〈布施波罗蜜多品〉至卷十〈般若波罗蜜多品〉,阐明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等六波罗蜜多及其功德。
  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所载,大秦寺波斯僧景净,曾依胡本,将本经译成七卷,然景净不识梵文,又不明佛义理,因此所译理昧词疏,般若三藏乃于贞元四年(788)四月据梵本重译,光宅寺利言主译语,西明寺圆照笔受,资圣寺道液、西明寺良秀、庄严寺圆照等人润文,慈恩寺应真、醴泉寺超悟、光宅寺道岸、西明寺辩空等人证义,于同年十一月译成。
  [参考资料]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中;《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