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乘稻秆经(梵ārya-śālistambha-nāma-ma-hāyāna-sūtra,藏ḥphags-pa sa-luḥi ljaṅ-bashes-bya-ba theg-pa chen poḥi chen-mdo)


  一卷。译者不详。又称《稻□喻经》、施护译《大乘舍黎娑担摩经》等四本,其中不空译本与施护译本颇为相近。
  本经中的“□”;东晋失译本之宋代刊本和宫内省本作“稻秆”,元、明刊本作“稻秆”,而《大正藏》则作“稻秆”。
  本经原先并未入藏,最初是以敦煌出土的版本为主,加上法成《大乘稻秆经随听疏》一起在上海刊行,后来才以敦煌出土的大英博物馆本编入《大正藏》。
  西藏本收在《大谷甘珠尔目录》中,其古写本系由斯坦因在于阗所发掘。弗郎克等诸氏认定此古写本为现在所知西藏佛典古写本中最古者。梵本目前已佚。普辛以西藏本为基础,从梵本《集菩萨学论》《菩提行经注》《中论疏》等抽出适当的梵文加以辑补,而制作成复原梵本,并将此复原本与西藏本收于1913年其所著的《十二因缘论》中。
  如将此汉译本和西藏本相比对,并从其流传等事来推究,则可知此译本之原典可能是西藏本。译者名已失传。据研判,可能是编集《大乘稻秆经随听疏》的法成。
  [参考资料] 上山大峻《敦煌佛教の研究》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