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乘造像功德经(梵Tathāgata-pratibimba-pratiṣṭhānuśaṁsa)
二卷。唐‧提云般若译。收在《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叙述优陀延王造像的因缘及其功德。略谓佛上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三月,阎浮提众生不得见佛,悲恋不能自主。优陀延王乃命国内巧匠雕造佛像,诸工巧人以如来相好世间无匹,无能敢作。毗首羯磨天遥见其事,即变自身而为匠者,专精匪懈,不日而成七尺跏趺坐像。尔时,诸大国王阿阇世等,闻王造像功已获成,皆生喜庆,共至王所,各以无量花香音乐供养佛像。
其时,如来在彼天中,所应作事,皆已作讫,遂偕大众循宝阶从天而下僧伽尸城。阎浮提内国王大臣并四部众,皆以所持种种供养于佛。优陀延王顶戴佛像,并诸上供珍异之物,至如来所而以奉献。佛身相好,具足端严,在诸天中殊特明显,譬如满月离众云曀。所造之像而对于佛,犹如堆阜比须弥山,不可为喻。故优陀延王以所造像不似于佛,深为过咎。佛乃告之,非为过咎,已作无量利益,更无有人与其相等,进而宣说种种造像功德。
后汉失译《作佛形像经》一卷、东晋失译《造立形像福报经》一卷,此二经同说优填(优陀延)王之造像及其功德,唯所述甚为简略,与本经有别。又,清‧工布查布所译《造像量度经》一卷,与本经所载亦异。
[参考资料]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