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兴善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兴善寺公园内。创建于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原名陟岵寺,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建都长安大兴城,敕令移建于新都,因大兴城与遵善坊(又作靖善坊)之名,遂改称大兴善寺,又称兴善寺。寺域崇广,堂宇宏壮,为当时京城第一大寺,制度与太庙同。第一位寺主为灵藏,乃隋文帝的布衣之交。
本寺建立之初,即设有译经馆。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彦琮等人曾先后于此主译,所出约占隋代译经总数半数以上。至唐代,与慈恩寺、大荐福寺并为长安城内三大译经中心。
唐中宗神龙年间(705~706),改名酆国寺。睿宗景云年间(710~711),恢复旧名。开元年间(713~741),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及不空住此寺传授密宗。不空并译出不少密教经典,本寺乃成为我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
唐‧会昌年间(841~846),武宗禁佛毁寺,本寺亦遭严重破坏,此后几乎不闻于世。至明、清始再重建,有山门、大雄宝殿、钟鼓楼、方丈殿等建筑。1945年太虚等人于寺内创设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1955年又全面修护,寺院面貌焕然一新,规模为西安现存众刹之首。内供有宋雕檀香木千手千眼菩萨像,及康熙年间(1662~1722)由西藏喇嘛进贡的如来佛像等。
[参考资料] 《续高僧传》卷二;《宋高僧传》卷一、卷十、卷十七;《大宋僧史略》卷三;《佛祖统纪》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