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同(2)


  历史古城。位于山西省北部、长城南方五十公里处,是大同盆地的中心。古称平城,地处内外长城间,三面环山,地势险要,自古即为我国北方重镇及汉、满、蒙各民族交会处。北魏‧拓跋圭在此建都,改名大同。辽、金置大同府,以为陪都。明、清亦为府治,民国废府存县。今中共置为山西省辖市。
  大同西郊十六公里的武周山南崖有著名的云冈石窟。石窟依山开凿,因崖结构,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五十三个,其中较大的石窟有二十一个,大小石雕像五万一千多尊,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窟中最大的佛像高达十七公尺,最小的只有几公分。菩萨、力士和飞天等形象生动活泼,尤其是藻井上成群的飞天,凌空飞舞,姿态飘逸。塔柱上蟠龙、狮、虎和金翅鸟等的雕造,以及植物纹样的刻划,皆是引人入胜的杰作。
  大同城内外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如︰辽‧清宁二年(1056)所建的应县木塔、辽‧重熙七年(1038)建造的华严寺、怏九龙壁以及北魏、金代和明代的墓葬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