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德寺


  日本临济宗大德寺派大本山。位于京都市北区紫野町。山号龙宝山。元应元年(1319;一说正中元年,1324;或说正和四年,1315),宗峰妙超(大灯国师)在此建大德庵而居,后寺地渐扩大。嘉历元年(1326),成为敕愿寺。元弘三年(1333),后醍醐天皇敕赐“本朝无双禅林”之号,并以之为宗峰一门相承的禅院,他门不得混入。后被列为五山之一,颇受皇室重视。
  宗峰之后,彻翁义亨继之任第一世住持。义亨制定“大德寺法度”,致力于奠定寺院经营及教团组织的基础。后因足利尊氏拥护与宗峰一派对立的梦窗疏石派,该寺退出五山之列,寺势渐衰。永享三年(1431)放弃十刹的寺格,成为在野的禅寺。后来屡遭火灾,由养叟宗颐及一休宗纯再兴,尤其一休以获豪商援助而得加以重建,并致力阐扬禅风,奠立了大德寺禅文化发展的基础。其后,养叟门下住持建立了许多塔头,至宽文年间(1661~1672)成为巨刹。明治维新后,寺领丧失而趋衰微,明治九年(1876)独立为大德寺派(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之一大应派的一支)。
  现今,寺内有总门、敕使门、山门、佛殿、方丈、玄关、唐门、钟楼、经藏等,以及孤蓬庵、真珠庵、大仙院等塔头。其中,方丈、玄关、唐门皆被列为国宝,敕使门、山门、佛殿、法堂等均为特别保护建筑物,而各院另保藏有许多室町中期到安土排山时代的画,以及中国南宋的五百罗汉八十二幅、墨迹、佛画等,贵重的文化财颇多。寺境内有名的庭园、茶室甚多,织田信长、信忠等著名人氏的坟墓、塔碑亦多。
  [参考资料] 《龙宝山志》;《龙宝山大德寺志》;《大德寺文书》;《大灯国师行状》;《一休和尚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