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德(梵bhadanta,巴bhadanta,藏btsun-pa)


  (一)对佛、菩萨、高僧或长老比丘的敬称︰如《四分僧戒本》云(大正22‧1023a)︰“毗婆尸、式弃、毗舍、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释迦文诸世尊大德,为我说是事。”《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九云(大正24‧292c):“年少苾刍应唤老者为大德,老唤少年为具寿。”又,于诸部律中,对现前大众中的比丘,称“大德僧”,比丘尼众则称“大姊僧”。
  (二)对高僧的敬称︰《续高僧传》卷八〈慧远传〉云(大正50‧491a)︰“于时敕召大德六人,远其一矣。”隋唐时代对从事译经者,特称大德。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所载,贞观十九年(645)六月玄奘于弘福寺译经时,有证义大德十二人、缀文大德九人、字学大德一人、证梵语梵文大德一人等。
  另外,统领僧尼的僧官,也称大德。据《续高僧传》卷十一〈吉藏传〉所载,唐‧武德(618~626)初年,以僧众过繁,故置十大德纲维法务。其后,大德有临坛大德、引驾大德、供奉大德、讲论大德等之别。至近代以来,“大德”一词已广泛使用,或尊称在家、出家之有德者,甚或不拘有德与否,而成为佛教界一般性的礼貌称呼。
  [参考资料] 《五分律》卷三;《大智度论》卷二;《入楞伽经》卷九;《大宋僧史略》卷下;《释门事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