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报恩寺(1)


  位于江苏江宁县城(南京)南一里的聚宝门外。号聚宝山。原名建初寺,乃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0),康僧会请来佛舍利,吴大帝为之所建。后迭经兴败。晋代改名长干寺,梁武帝诏修长干塔。宋代改称天禧寺,并建圣感塔。元‧至元年间(1264~1294),改名元兴天禧慈恩旌忠寺;元末毁于兵火。明‧永乐十年(1412)敕令重建,赐额“大报恩寺”。嘉靖(1522~1566)末年又遭回禄,其后屡有重修。康僧会之后,慧达、法旷、明彻、僧祐、玄则、法安等均曾住此寺。
  明成祖于永乐十年重修此寺,时于寺内造一雄丽辉煌的大报恩寺琉璃塔,费时十九年,至宣德六年(1431)完成。该塔系依大内图式而造,八面九级,高约七十九公尺,此等高度为中国古代佛塔中所少见。外壁以白色琉璃砖砌成,每面砖上均刻有佛像。自一级至九级,所用砖数相等,砖的体积则按级缩小。砖上佛像,面目毕肖,第一层四周镌四天王、金刚护法神,中镌如来像。塔顶冠以黄金宝顶,上挂铁索八条、铁圈九个,并以巨珠为饰。工程浩大,造型亦美,惜毁于清代太平天国之乱(1851~1861)。民国三十一年(1942),于旧址发现唐‧玄奘顶骨;三十三年于此建塔安置,称之为三藏塔,系四面五层的砖造建筑。
  全寺主要建筑除琉璃塔外,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佛殿、观音殿、祖师堂等殿宇楼阁二十余座,以及各大宗派的讲堂、佛经印刷场等,但现仅存殿宇一进、“大报恩寺碑”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