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方等无想经(梵Mahāmegha-sūtra,藏sprin-chen-po)
六卷(或五卷、四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大方等无相大云经》《方等无相大云经》《大方等大云经》《方等大云经》《大云无相经》《大云密藏经》《大般涅槃经》,或单称《无相经》或《大云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阐述三昧等诸法门及如来常住不灭之义。
全经分大云初分大众犍度第一至增长犍度第三十七等三十七品。其中,大众犍度第一叙述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比丘、比丘尼、菩萨、梨车童子、天龙、夜叉及四天王、十六大国王等无量大众俱。尔时会中的大云密藏菩萨从座起,向如来发一百问,佛即列举三昧等种种法门,并陈述受持此经之功德。
三昧犍度第二至如来涅槃犍度第三十六之初等三十五犍度,乃顺次应一百个问题,略说四百三昧、三十六种陀罗尼、二十三种密语、十神通行入有生行藏微妙光王法门、十生死烦恼业田得心定愿藏法门、十种智狂不可思议神通王所入法门、十智甚深入无畏行法王法门,乃至十种真实神通安乐乐王所入法门等,并于其下列举五言四句或八句的摄颂。如来涅槃犍度第三十六之大梵大乘教义以下,更说深进净水大海所入三昧。
增长犍度第三十七则先说明本经有大云、大般涅槃、无想三名︰谓本经乃大云密藏菩萨所问,故名大云;如来常住无有毕竟入涅槃者,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故名大般涅槃;受持读诵如是经典断一切想,故名无想。然后就本经的流布时代、世相等予以详说,谓佛灭后千二百年,有南天竺国王名娑多婆呵那及须赖吒国中的婆罗门子名众生乐见,不惜身命护法,并自造《大云经》。其次说信受本经之功德及常乐我净之德。最后举净光天女于佛灭七百年后,出生于南天竺无明国,为等乘王之女,名增长,继王位,崇佛敬法,尊信本经,寿尽往生无量寿佛国,复蒙授记为净实增长佛。
关于本经之译者,《出三藏记集》卷二载为昙无谶于北凉‧玄始六年(417)译出,《法经录》卷一及《彦琮录》卷一则载是前秦‧竺佛念于长安译出,又《历代三宝纪》卷八载竺佛念译《方等无相经》五卷,同书卷九载昙无谶译《方等大云经》六卷,《开元释教录》卷十一则谓本经初译本阙,昙无谶所译为第二译。而近来在敦煌发现的《大云无想经》卷九,其文则专说陀罗尼。又据《旧唐书》〈本纪〉卷六及〈列传〉卷一三三所载,本经系唐则天武后为巩固其君权,特敕令沙门十人所伪撰。
本经之别行本有《大云密藏菩萨问大海三昧经》一卷、《人弘法经》一卷、《善德婆罗门求舍利经》一卷、《善德婆罗门问提婆达经》一卷、《大云密藏菩萨请雨经》一卷及《四百三昧名经》一卷等六部。
[参考资料] 《大唐内典录》卷六;《古今译经图纪》卷三;《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三;《贞元新定释教录》卷六、卷二十一;《大宋僧史略》卷下;《佛祖统纪》卷三十九;《三阶教之研究》。